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短期內工業企業仍將維持產量和價格雙雙下滑的局面,但利潤繼續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四季度企業利潤有望回升。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盡管1-2月企業利潤同比跌幅有所擴大,但環比跌幅在收窄,目前可能是企業盈利的最差時刻,預計1-5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5%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張永軍認為,當前工業增速受需求回落而大幅放緩,在企業財務、原材料、銷售成本未能明顯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直接受到擠壓。
數據顯示,39個工業大類中,鋼鐵行業由去年同期盈利255億元轉為凈虧損7.7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由同期盈利128億元轉為凈虧損19.3億元,化纖行業由同期盈利12億元轉為凈虧損1.3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工、電子通信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降幅均明顯擴大。而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由去年同期凈虧損194億元轉為盈利117億元,電力行業下降77.0%,降幅比去年1-11月縮小7.1個百分點。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3229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601億元,同比下降3.1%,比去年同期回落30.5個百分點。分類別看,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9.2%和39.3%。集體企業下降5.9%,私營企業增長3.3%,股份制企業下降39.7%。
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39286億元,同比增長7.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9.9個百分點。產成品資金19802億元,同比增長11.7%,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1-11月分別回落9.5和13.3個百分點。專家表示,這表明企業去庫存化仍在繼續進行,并已收到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