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日發布一季度北京經濟發展運行情況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增速同比回落5.2個百分點,與全國一季度GDP增速相同。
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于秀琴表示,北京GDP數據和國家的一致屬于巧合,原來預計應該在5%以上。隨著3月份的數據轉暖,北京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她表示如果北京市“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民生”的政策措施到位,通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9%的目標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統計報告顯示,北京第一產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7.5%,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585.2億元,下降2.6%,同比回落1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913.6億元,增長9.3%,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
“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北京投資、外貿出口都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相對來講,第三產業還比較穩定,主要是由于北京服務業占經濟總量比重比較大,與近幾年北京經濟轉型有很大關系。所以總體看來,北京經濟增長的數據好于預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王遠鴻表示。
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北京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9.2億元,同比下降6.5%;進出口總值404.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4%。
“北京產業發展沒有縱深,譬如擴大農村內需政策、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等在北京的大規模投資帶動空間都不是很大。所以北京不像西部一些省市,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的帶動并不明顯。北京同上海類似,上海的經濟數據可能會比北京更差一點,主要是因為上海經濟沒有什么新的投資增長點。”王遠鴻告訴CBN記者。
但是社會對經濟預期有所改善。北京市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北京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91.5點,比上季度上升6點,結束了自上年二季度開始連續3個季度下行的趨勢;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5.6點,比上季度提高 6.8點,也結束了自上年三季度開始的下行,轉為上升。
王遠鴻認為,雖然有比較強大的消費市場支撐,但是北京經濟真正復蘇,還需要期待國際入境旅游、外資投資、會展經濟等行業的繁榮,以及包括房屋中介、汽車中介在內的服務業的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