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企境外尋煤之后,另一用煤大戶焦化企業近期也加緊海外淘煤。上周,山東焦化行業協會首次組織全省55家焦化企業聯合在青島舉行采購招標會,面向國內外26家煤炭供應商一次性采購500萬噸煤炭,拉開了進口洋煤計劃的序幕。而據記者了解,河北、山西等地焦化企業也紛紛加入了海外購煤的行列。
山東焦化協會秘書長郭玲玲介紹,山東是國內產能排第三位的焦炭生產大省,現有規模以上焦化企業55家,年產能4500萬噸,消耗煤炭近7000萬噸。進入二季度以來,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恢復,迎峰度夏期間煤炭消耗的增加,煤炭市場價格小幅上揚,目前,產煤大省山西的主焦煤出礦價已漲至1100元/噸。由于市場多變,煤炭價格不穩定,焦炭企業普遍感到比較被動。眼下海外的情況卻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鋼鐵產量一路下滑,焦煤需求量銳減,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所產的一些長期協議焦煤難以消化,被轉手賣給中國企業,價格優勢十分明顯。海外焦煤價格每噸普遍低于國內150元以上,但山東焦化企業單個很難直接實現海外采購。上周,淄博焦化等15家骨干焦化企業自主組建了山東焦化集團實業公司,決定抱團出海采煤。這些企業表示,抱團后規模大了,與煤炭巨頭談判的籌碼重了。今年年初,山東焦化行業協會從澳大利亞進了八九船焦煤,價格也只有939元/噸,平均比國內低160元/噸。而且,由行業協會組織企業集中統一采購,不僅能平抑煤炭價格,還能較好地平衡業內各企業的利益關系。山東焦化行業協會預計,該省焦化企業今年下半年國際采購數量將超過400萬噸,相當于總用量的20%。價格優勢將使山東焦企更具競爭力,海外購煤也將成為山東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把利器。
焦化行業是山西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但“短板”明顯。與山東、河北焦化配套鋼鐵的完整產業鏈發展模式不同,山西大多為獨產焦化企業,小企業占多數。據了解,山西90%以上是獨立焦化企業。從焦煤供應來看,山西雖然是國內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但主要的焦煤資源被國有大企業集中占有。這些焦煤生產企業和國內的大型鋼企均有長期協議,很難把焦煤出售給省內的獨立焦化廠。按照以往,山西省內為數眾多的獨立焦化廠一般使用地方煤礦生產的焦煤,但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山西省大部分小煤礦一直處于停產狀態,并且依據山西煤炭產業振興規劃,一些煤炭生產企業等待兼并重組,生產停止,該省焦化企業“無糧入口”。
另據記者了解,河北的焦炭企業所需焦煤,50%以上來自山西。山西焦煤供應的不穩定已使他們另外開辟購煤新途徑,把目光轉向海外。今年以來,河北省焦化行業協會也已聯合本省焦化企業采購進口焦煤。該協會表示,他們目前已與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國進行協商。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張家港口岸共進口焦煤67.4萬噸,同比增長1062%;日照港1~6月已進口焦煤200多萬噸,同比增長也超過了10倍。日照港進口的焦煤相當大一部分運到了山西臨汾、長治等地的獨立焦化廠。焦化企業普遍表示,與居高不下的國內焦煤價格相比,在同質量、同標準的情況下,進口焦煤可使焦炭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焦化企業如此進口焦煤是不是符合市場現實?對此,山西焦炭行業協會有關人士分析認為,進口焦煤只能起到 “打補丁”的作用,只是一種暫時現象,國內的焦化企業還是立足本國的,不會完全拋開國內焦煤。如果中國真的如此大規模進口外國焦煤,也會引發國際焦煤價格漲價,進口的成本優勢也將會喪失。特別是山西不具備山東、河北的臨港優勢,進口焦煤運輸成本太高,實際上并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