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不少企業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尋求多元化發展時,一味強調什么賺錢就上什么,甚至完全脫離了自己的主業,不經調研地投入毫無經驗和優勢的全新領域。這種盲目行為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經不起市場風浪的考驗。事實上,近幾年一些企業隨意變更項目,導致核心競爭力下降的例子數不勝數。
企業進入不相關的行業,受到原有的資金、技術、人力、品牌、市場網絡等方面資源的約束,沒有帶動效應,以此為基礎進行的多元化擴張就有可能陷入困境。還有,某些行業是有周期性的,今天賺錢的產品,也許明天就是虧損的。而作為一個“門外漢”,難免對行業發展的趨勢及市場的長期走勢預測不足。
筆者以為,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在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允許的范圍內,充分運用自身優勢,依托主業向上或向下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在新的領域形成競爭力。
以大唐能源化工公司為例,該公司就是圍繞主業抓“兩頭”,在新型煤化工領域和發展循環經濟中闖出了一條新路。發電企業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煤,產生的“垃圾”是粉煤灰,轉變發展方式的優勢恰恰在于如何用好這“兩頭”。在煤這一頭,該公司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6萬噸/年煤制烯烴工業化示范項目,利用內蒙古褐煤資源開拓煤制烯烴路徑;而對于粉煤灰,他們發現內蒙古一些地區粉煤灰含鋁量極高,于是通過與有關科研機構合作,研制出從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的新工藝,并實現了產業化。
宜化集團也提出,“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主業不放松”。多年來宜化集團靠并購擴張實現做大做強,該集團董事長蔣遠華曾表示,要圍繞主業,上下延伸產業鏈,通過共生耦合,形成互相關聯、互相支撐的產業群。即使現在企業已經“財大氣粗”,很多企業愿意投至麾下,但該集團認準了,符合宜化戰略發展定位的,有困難也要積極爭取;不符合發展定位的,就是白送也不要。
多元化發展,不是不顧實際地大鋪攤子。只有緊緊圍繞主業,利用既有優勢,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作者系羅林大唐能源化工公司高級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