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發生,引發國內對我國海上鉆井平臺生產安全的擔心。我國第一大海上石油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有關負責人6日針對社會關心的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表示中海油已及時采取一系列工作,從設備和程序上杜絕發生此類事件的隱患。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說,世界對深水的概念隨著深水勘探技術的發展不斷演化。目前從水面到海床垂直距離達到300米以上的可稱為深水。近10年來,全球超過1億噸儲量以上的重大油氣發現60%以上在海上,其中一半以上在深海。
我國的深水油氣田開發剛剛揭開序幕。2006年,中海油和合作伙伴在南海東部海域珠江口盆地鉆獲我國第一個深水天然氣發現荔灣3-1。2009年至2010年,雙方在這一水域又先后獲得流花34-2和流花29-1兩個深水天然氣發現。中海油計劃在2015年至2020年在我國南海建成大型油氣田規模。
“深海技術是非常復雜的技術,沒有一個國家或公司可以完全獨攬所有的深海技術。但不得不承認,由于技術所限,一旦這類事故在1000米至2000米水深發生,目前全球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以迅速解決。”周守為說。
中海油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總經理宋立崧介紹說,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后,中海油領導層高度重視,提出“把BP公司的事故當作中海油自己的事故”去重視、去研究。
宋立崧說,預計隨著事故原因的明晰,全球海上油氣作業安全標準將會有所改進和提高。
海上石油工業是高風險行業,面臨著固有的工業風險和自然環境等諸多風險。周守為說,從長遠看,建議全國甚至相鄰海域周邊國家建立共同的防止溢油污染的搶救體系,一旦事故發生,能夠迅速應急,將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