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炭凈出口國到世界煤炭進口第一大國,中國只用了三年時間。資料顯示,我國今年煤炭凈進口不但會超過2009年的1.03億噸,而且可能超過日本去年煤炭進口量1.62億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煤炭進口國。煤炭能源需求增長,要求我們在確保海外油氣資源供應的同時,也要開始關注煤炭供應穩定安全,鼓勵企業海外辦煤礦,提升國家競爭力。
目前,我國能源需求特別是煤炭需求正在大量增長。由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耗能時期,且這一時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的能耗總量遠未到頂點。有資料預計,今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耗量將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我國東部地區煤炭產量已達極限,一些煤礦煤炭資源已經枯竭,西部雖然開發難度相對小,但由于運輸距離遠,生態環境脆弱,大量增產受到限制。所以,我國煤炭持續凈進口不是戰術性的,而是戰略性的。
然而,國際煤炭資源的稀缺性在增加,國際上的煤炭市場特別是亞洲煤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按照傳統思路,保證煤炭進口貨源的難度在增加,必須鼓勵國內企業去海外經營煤礦,確保我國的煤炭資源供應。目前,亞洲是世界上的主要煤炭進口者,日本、中國、韓國、印度的煤炭進口總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煤炭進口國千方百計在煤炭出口國控制煤炭生產,而煤炭出口國也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煤炭資源價格。例如,越南就在收緊煤炭出口政策,提高煤炭出口關稅,要求其煤炭企業不得以超低價向中國出口煤炭,煤炭年出口量要下降。日本早就在澳大利亞、印尼、南非、俄羅斯、蒙古等國尋找煤炭投資機會,以保證國家煤炭進口安全。
此外,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凡是我國進口量大的商品,價格都在快速上升。例如,近幾年國際鐵礦石價格隨著我國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加而飆升。我國大量進口煤炭,也有類似風險,直接在國外辦煤礦可以大大降低這種風險。
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已成功在國外投資煤礦等礦業。例如,兗州礦業集團、神華、華能集團都已在澳大利亞投資煤礦,武鋼上周也計劃在莫桑比克投資一座大煤礦;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經濟發達,有足夠實力到國外投資煤礦,浙江民營資本已嘗試在越南投資煤礦。不過,非洲路途遙遠,開發難度大,并非大規模投資的優先選擇,而那些礦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如澳大利亞等國,則有政治和政策法規風險,并對我國國企去投資懷有猜忌。例如,盡管兗州礦業集團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菲利克斯資源公司,但幾經周折,條件要苛刻得多,澳大利亞還提出將對礦業企業征收40%的超額利潤所得稅。有消息稱,蒙古國最近也無限期推遲發放開礦許可證,如果外資要進入蒙古國開礦,只能參股、購買其國內現有采礦企業?! ?br />
但是,總體來說,現在是中國企業,特別是民企走出去辦煤礦的好時機,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研究不同國家的管理規范,學會適應這樣的規范,加快培育世界級民營煤企,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多的機會。我們以往強調確保石油供應安全以維護我國的競爭力,現在我國也應鼓勵企業到國外辦煤礦,把保障煤炭進口作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