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國稅局下發的《關于加強成品油消費稅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7月1日開始執行。其中,嚴格要求對企業外購的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油品的已稅原料(指汽油、柴油、石腦油、潤滑油、燃料油(資訊,行情))的稅款扣除管理。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此《意見》嚴格執行,綜合國家推廣國三標準等因素,未來山東省地方煉油企業將面臨成本大幅上漲壓力。
長期以來,地方煉廠為了與三大石油巨頭爭奪市場,往往購買瀝青等原料,加工成燃料油,進而加工成成品油。此前,由于政策不明確,地方煉廠往往通過開瀝青票等辦法規避掉消費稅。
卓創資訊分析員李倩認為,如果山東省國稅局對此次下發的條文嚴格監督,原來汽柴油銷售開燃料油、瀝青、催化料等產品所能規避的消費稅將不能再規避,多數地煉的煉油成本將面臨大幅上漲的壓力。某地方煉廠人士分析,未來山東百萬規模以下的煉廠或將有一半出現關停。
山東地煉已有5600萬噸的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16%,由于山東地煉價格不受石油巨頭控制,成品油價格較低,山東地煉除了在當地消化外,還通過公路、鐵路、水路運往山西、河南、河北、內蒙古、江蘇、浙江等臨近省市自治區,因此山東地煉價格對全國市場有相當影響。
記者從山東地方煉廠了解到,目前山東稅務機關尚未明確指定相關票據的具體稽查方法,也未確定具體的繳納方式,因此并未影響山東地煉銷售,本周地方煉廠的銷售尚屬正常。
生存空間受擠壓
目前,國內地方煉油企業加工原料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國家計劃的民營進口原油配額;二是從亞洲、俄羅斯等地區進口的燃料油;三是從“散井”回收的原油。但目前這三種來源都難以支撐地煉企業的連續性生產。
長期以來,原料油短缺是始終困擾地方煉廠的最大問題。相關數據顯示,相比中石化等大企業開工率八成的數據,山東地方煉油行業開工率不足其一半。
除了受稅收政策變動外,業內人士還認為,國家開始在全國推廣國三汽油標準后,由于山東多數煉廠汽油質量仍然沒有完全達到國三標準,為提高汽油質量,這也將增加地方煉廠的生產成本。
而早在上個月,中石化集團宣布成立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下設7家分公司和1家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將承擔起中石化集團燃料油的統一經營和管理職責,旨在進一步控制燃料油市場。中石化統購統銷燃料油,將進一步擠壓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