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初步規劃到2015年西部地區經濟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什么概念呢?就是今后這幾年,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都要保持在10個百分點以上。”7月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剛剛結束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確定,國家計劃今年新開工23項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為6822億元,這一規模超過西部大開發過去10年投資總額的1/3。
對于這筆錢從何而來,杜鷹解釋,“從融資結構上看,中央的投資只是一小部分,過去十年西部地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是近20萬億元,中央投資不到9000 億元。今后我們還要制定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向西部投入的政策,特別是信貸資金,并加大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同時,杜鷹表示,為了適應國際和東部產業轉移的大趨勢,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將進一步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
適當擴大西部荒地利用指標
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在國新辦的發布會表示,西部大開發的下一個十年,將要在西部建設幾個內陸的開放高地,在這一國家戰略的引導下,去年以來,國務院批準了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今年5月,國務院又批準了第三個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其中,兩江新區的規劃面積大體是1200平方公里。
隨著西部各類工業園區的大規模開發,土地將成為資金之外的另一大瓶頸。
對此,杜鷹表示,西部在土地政策上將主要享有兩點特殊性:一是在安排土地年度計劃時向西部傾斜,適當擴大西部地區利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的指標。
二是西部地區的產業經濟園區,包括工業開發區等,工業用地基準地價可以適當降低,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來決定。
“這兩項政策對于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意義是巨大的,因為西部和東部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使得產業能夠落地生根,無疑這兩項政策是關鍵的。”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告訴記者。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給記者舉例:“西部地區的土地利用,國家對價格進行了限定,在新疆、甘肅地區工業用地每畝8萬元,而東部地區的工業用地地價是每畝地8000萬-1億元,工業用地基準地價的降低,大大降低了企業發展的成本,降低了企業投資的資金支出,有利于吸引國外、東部的企業到西部來投資。
不過,杜鷹同時強調,“人多地少畢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所以西部同其他地區一樣,要切實執行嚴格的土地使用制度和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
減稅產業目錄正在編制
“面向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兩大問題:一是我們能不能始終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國民經濟長期發展的戰略基礎,二是能不能很好地破解資源和環境的硬約束。毫無疑問,這兩個方面都凸顯了西部地區戰略資源豐富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杜鷹說。
根據國務院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決定,對西部地區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實際上,這一稅收優惠政策在西部大開發上一個十年中就已經在執行,此次可以說是優惠政策的延續,而外部環境則已發生改變。
杜鷹表示,從2008年1月1日開始,我們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稅率從33%統一為25%,在全國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基本都取消的情況下,中央繼續對西部實施所得稅的優惠政策,體現了中央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決心,西部地區可以在這個政策里受益很多。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編制《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進入目錄的產業將按照15%的優惠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在徐逢賢看來,可再生能源產業、生態農業、優勢農業、特色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產業、配套設施產業,教育、科技事業、國防工業、稀有金屬開采業等將有望進入鼓勵類產業目錄。
但他強調,由于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低,在西部大開發的第二階段會加大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能源設施建設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此外,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教育產業也將得到鼓勵。
關于資源稅改革,杜鷹表示,目前試點的稅率是5%,只是在新疆試點,今后逐步向全國推廣。不同資源產品的稅率可能會不一樣,這個改革對于戰略資源富裕的西部地區來講,將會明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至于資源稅試點何時向全國推廣,杜鷹表示,“目前相關方案還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