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內蒙古伊泰集團煤制油工業化示范項目,經過先后三次試生產,到6月30日12點,已穩定運行5640小時,整套生產線達到了滿負荷穩定運行狀態,每日生產成品油483噸,其中輕柴油265 噸,重柴油51噸,石腦油148噸,液化石油氣19噸。該生產項目的滿負荷運行,標志著具有我國年產16萬噸煤間接液化制油成套技術從中試到工業化放大獲得圓滿成功。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9周年之際,伊泰煤制油的滿負荷運行為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
該項目2006年5月開工,2008年12月底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2009年3月27日順利產出我國第一桶合格成品油。在試生產過程中,通過對裝置進行不斷技改完善,完全達到了設計生產水準。數據顯示,每生產1噸油耗煤(包括原料和燃料煤折合標準煤)3.64噸,耗水13噸,耗電820度。各項指標均符合或低于設計消耗指標。煤制油項目是國家“863”高新技術、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是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的延伸。為此,內蒙古黨委書記胡春華曾深入該項目區實地考察指導生產運行情況。
伊泰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東海說,該項目的滿負荷穩定運行,驗證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是成熟可靠的,裝置的安全、穩定、滿負荷運行將為我國煤制油產業的發展在技術進步、人才培養、經驗積累上奠定了基礎。對于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基合成油技術的產業化,實施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潔凈高效利用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起到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對于加速煤炭行業結構轉變,產業調整,全面提升煤炭產業發展水平,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具有積極的示范性和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