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資銀行日前表示,盡管當前人們普遍擔憂全球經濟可能會二次探底,但化工行業的并購活動卻正在重拾升勢。由于企業財務狀況已經改善,擁有充足的現金進行交易,私有和小型化工公司在并購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積極。
財務狀況好轉現金充足
國際投資銀行華利安諾基公司化工業務負責人克里斯·切里梅萊表示:“當前全球化工業的并購活性趨強,我們看到從基礎化學品到專業化學品的化工各領域的并購交易都明顯增加。越來越多的化學公司財務情況開始好轉,有充足的現金進行業務收購。”
總部位于紐約的投資銀行Valence Group合伙人特利表示:“我們現在并沒有看到化工業并購活性下降的跡象。全球范圍內多數化學公司已經走出財務危機,現在他們有足夠的現金,渴望進行并購交易,而且現在市場上也有很多資產待售。”
投資銀行PrinceRidge總經理利蘭·哈爾斯也指出:“當前全球化工業并購交易活性已經轉強,無論買賣雙方都在積極地開展活動,而且今年下半年并購將更活躍。”
據美國投資銀行Young & Partners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化工行業完成的并購交易總額達到290億美元,而2009年全年的數據也僅為250億美元。
化工公司頻頻出手
韓國湖南石化公司已于日前出資9.1億美元收購了馬來西亞聚乙烯生產巨頭大騰化學公司72.2%的股權,公司計劃在今年11月份前完成對大騰化學公司剩余股權的收購,預計整個收購交易的投資為13億美元。大騰化學收購交易將促使湖南石化公司滲透進入東南亞市場,當前公司的海外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騰化學在馬來西亞Pasir Gudang運營著28.5萬噸/年的1號裂解裝置和43.5萬噸/年的2號裂解裝置。
在專業化學品領域,德國巴斯夫公司已于今年6月23日宣布出資31億歐元收購專業化學品巨頭科寧公司。該交易可能將于今年11月完成。巴斯夫首席執行官賀斌杰表示:“我們正強化對增長強勁且有利可圖的業務產品組合,并進一步鞏固世界領先化工企業的優勢地位”。
科寧作為一家化妝品和洗滌劑制造商,特別擅長從棕櫚樹、椰子和玉米等原料中提取有用化學物質。分析師此前指出,巴斯夫目前的營銷渠道將有助于擴大科寧的產品銷售,同時本次并購也是對消費商品市場復蘇押下的一個賭注。
當前全球化工行業令人關注的待售資產是美國伊士曼化學公司旗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業務。今年4月23日伊士曼化學公司宣布,正在考慮出售已有30多年經營史的PET業務。自2005年以來,伊士曼這一業務一直沒有盈利,公司計劃在年底前找到買家。
私有小型公司更積極
美國投資銀行Scott-Macon副總裁兼化工業務負責人阿倫·本頓指出,當前全球化工業并購交易估價日趨上升。今年上半年全球完成的專用化學品并購交易的企業價值(EV)倍數已經達到10.1,即企業價值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EBITDA)的比值。這個數字在2009年時為 7.3,在2008年時為9.6,在2007年時為9.8。
本頓稱:“今年上半年全球專用化學品領域完成的并購交易數達到23起,去年同期僅為7起,去年全年也僅為20起。今年并購交易活性非常強,我們看到戰略買家正在積極收購與其核心業務相關的資產。”
特利表示;“在化工并購交易中,私有公司表現更為積極,特別是作為業務出售方。私有公司擁有的一些化工資產經歷了近幾年的降本增效,現在應該是出售的好時機了。”
據市場人士分析,小型化工并購交易活性也非常強勁,其中有兩個因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一是歐盟REACH法規,其二是美國資本利得稅將于明年開始上調5個百分點升至20%。切里梅萊稱:“多數小型化工公司正在想方設法出售業務,因為REACH法規的成本讓這些小公司難以為繼,這是加快這些公司出售業務的誘因。同時在美國,多數資產出售者都希望在今年底前結束交易,因為從明年初開始資本利得稅將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