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以來,以全國十三大煤田之一的華亭煤田開發為龍頭,形成了煤電化運一體化循環發展的格局。
地處甘肅東部、六盤山麓,以隴右第一名山崆峒山著稱于世的甘肅平涼,近年來致力于循環經濟發展,在煤電化運一體化建設、特色農業發展方面探索出一條循環經濟發展新路子,成為甘肅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中的一大亮點。
仲夏時節,瓜果飄香。平涼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奉真向記者談起西部開發十年來平涼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他介紹說,平涼煤炭資源豐富,自明代以來就有“烏金”開采,預測煤炭地質儲量650億噸以上,現已探明儲量36.2億噸。西部大開發以來,以全國十三大煤田之一的華亭煤田開發為龍頭,形成了煤電化運一體化循環發展的格局。在特色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平涼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他建議記者到剛投產的平涼海螺水泥公司和華亭工業園區去實地看看。
由亞洲第一大水泥集團公司——安徽海螺集團投資15億元興建的平涼海螺水泥公司位于平涼市東南郊的峽門溝,三年前記者探訪過此地時,這里還是一個100多座土石灰窯爭相點火,狼煙四起,塵土遮日的嚴重污染之地。如今這里空氣清新,花木蔥蘢之中是一片大型現代化水泥生產基地。
平涼海螺水泥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圣源介紹說,環境之所以有如此巨變,得益于循環經濟理念滲透在公司開采、輸送、生產、分裝的各個環節。如礦山開采實現零排放,密封皮帶輸送減少噪音和粉塵,生產環節的熟料余熱及風能發電和垃圾焚燒發電基本上可將廢渣、廢塵、廢氣全部再利用。
距平涼市60公里,華亭縣城東15公里處的華亭工業園區,有20多家企業,大多附著在煤炭產業鏈條上。其中,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是華亭煤業集團投資最大的項目,年用煤量達180萬噸,煤的效益幾乎增加一倍。除煤制甲醇外,二甲醚、聚乙烯、聚丙烯、烯烴等下游產品也迅速加入平涼煤化工循環產業“大家庭”。目前,華亭煤業集團正在積極開展20萬噸甲醇制聚丙烯項目的前期工作。這是煤制甲醇的又一個下游產品項目,可實現60萬噸甲醇的全部轉化。第一個綠色節能環保電廠——華亭發電廠,利用煤矸石為燃料發電,實現了煤炭資源綜合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煤矸石制磚,實現了制磚不用土、燒磚不用煤,廢物利用,吃干榨盡。
走訪中,記者看到大部分農戶正在開建“一池三改”沼氣生態示范建設,即在廣大農村地區實施了四位一體“生態家園”建設工程,沼氣供給農民生活用能,沼渣(液)供給綠色植物營養所需,種植業促進養殖業,養殖業帶動沼氣建設,使其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模式。今年將有1.36萬農戶受益。
談及平涼循環經濟的未來發展,甘肅平涼市長陳偉提出了五條基本措施。
一是確立新的經濟發展觀。要改變以資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的資源型經濟發展模式,選擇減少物質資源消耗和以無形的、邊際效益遞增的知識資源為主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走以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環保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發展高科技產業,通過高科技嫁接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三是搞好污染防治。扎實抓好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不斷提高污染控制力度。四是應從平涼市地域分布規律出發,充分考慮資源特征和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整體協調的產業布局,從源頭上避免由于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五是通過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形成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和政策環境。
據陳偉介紹,陜甘寧經濟試驗區規劃即將獲批,委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制定的平涼“十二五”規劃也即將成型。屆時,平涼循環經濟發展必將邁出更新更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