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清潔油品被列為我國“十二五”煉油工業發展的重點,然而在原油劣質化、重質化趨勢加劇的情況下,如何獲取更多符合環保要求的輕質油品?中石化撫順石油研究院胡永康院士12月2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十二五”期間應大力推廣加氫技術,重點突破渣油加氫工藝。
胡永康院士指出,生產清潔汽油的關鍵是降低硫、烯烴和苯含量,從而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物中的有害物質。自2009年以來,我國年加工高硫、高酸劣質原油的比例達到49%,含硫、含酸原油的比例達到80%。要生產清潔油品,必須大力研發推廣加氫技術。他認為,發展加氫型煉油廠也符合低碳、節能、高效利用能源的發展思路。
目前加氫工藝占世界原油加工能力的50%以上。我國原油的減壓渣油含量較大,含量占到近40%,提高渣油加氫能力將成為“十二五”煉油業的一大課題。由于渣油分子結構復雜,雜質含量高,加氫反應難度大,因此渣油加氫催化劑、工藝及設備制造的技術難度都很大,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家著名的跨國公司真正掌握渣油加氫成套技術。
胡永康院士認為,我國煉油行業要提高加氫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必須積極開展沸騰床渣油加氫等新工藝研究,打造應對資源多元化的煉油技術研發平臺。
據胡永康院士介紹,作為我國加氫工藝技術的原發地,撫順石化公司油品加氫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均處于國際先進行列,已開發出高壓加氫裂化、中壓加氫裂化、緩和加氫裂化、中壓加氫改質等工藝技術以及配套的十大類30多個牌號的催化劑;加氫精制出高空速重整原料預精制、低壓航煤加氫、重蠟油加氫處理等多種工藝技術以及與之配套的催化劑,可以滿足各種原料油加氫處理生產清潔燃料、石油蠟類產品以及特種油品加氫精制的需要。在重油加氫處理方面,我國也已開發出五大類近50個牌號的催化劑,大部分獲得工業應用。但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加氫能力占原油加工能力的比重不高,未來加氫裝置在規模、數量、加工量上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