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國內資源稟賦制約,中國現有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與未來發展目標差距較大。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例,盡管近年來發展速度迅猛,但受電價承受能力、市場消納以及發電裝備制造水平等影響,大規模發展風能、太陽能發電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面臨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為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達到一成五左右,以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四成至四成五的目標,中國電力工業已確定要走綠色和諧發展之路,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最新信息顯示,到2010年底,中國并網風電裝機達到3107萬千瓦,風電吊裝容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然而,雖然近年來中國風電開發利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相關法規和政策體系也不斷完善,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中國風電統籌規劃有待強化,風電機組設備制造研發能力有待提高;近海風電發展技術基礎薄弱;風電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中電聯有關專家強調,風電的合理開發和建設,要實現大中小、分散與集中、陸地與海上開發相結合,力爭在2020年使中國風電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近階段,中國重點規劃建設河北、蒙東、蒙西、吉林、山東、江蘇、甘肅酒泉、新疆哈密等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他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建設風電項目。
另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預測,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在世界電力的供應中顯現其重要作用,達到一成以上,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占到三成左右;2050年太陽能發電將占總能耗的二成,可再生能源占到五成以上;到本世紀末,太陽能發電將在能源結構中起到主導作用。
到2010年底,中國并網光伏發電容量已達24萬千瓦。國家批準的并網光伏發電特許權項目容量也已超過280萬千瓦,它將為今后大規模推廣并網光伏發電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和機制創新。
今后幾十年,中國的光伏發電在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分布式光伏電源、大型地面并網方面將得到廣泛應用。光伏發電在農村邊遠地區的推廣應用將是中國光伏市場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之一。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無電人口,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區的邊遠地區。如以每人每年200千瓦時用電量計算,每年需要提供電能20億千瓦時。如采用離網光伏系統供電,以年當量發電小時數800計算,需要安裝離網光伏系統總容量約250萬千瓦,這是一個相當規模的光伏市場。
目前日本、德國、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所實施的“屋頂計劃”、“建筑一體化光伏工程”等分布式光伏電源應用,已成為發達國家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一種手段。粗略估計中國現有建筑屋頂面積總計約400億平方米,假如1%的屋頂用光伏組件覆蓋,每年就可以提供600億千瓦時的電能。
建設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也是大規模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必由之路。中國有108萬平方公里的荒漠資源,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隨著電力輸送技術和儲能技術的發展,大規模荒漠光伏電站將必然成為未來的電力基地。
中電聯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太陽能資源豐富,目前雖然太陽能發電成本太高,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但卻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供應的綠色能源。有了國家強有力的扶持和激勵政策,及技術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按照“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分布式建筑光伏發電系統、離網光伏發電系統并舉發展”的思路,有望在2015年實現裝機200萬千瓦、2020年實現裝機2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