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煤炭貿易商3月23日透露,部分澳大利亞等動力煤、煉焦煤的供貨商們已經暫停向中國進口商們報價。他擔心,日本的9級強震之后,能源進口需求的膨脹,可能會在今年后三個季度波及中國煤炭進口。
“貨源緊張的背景下,澳洲供應商們會優先考慮日本、韓國這類長期協議客戶的需求。”該人士說,中國進口商們靈活的現貨交易模式,對價格變化敏感,在當下很難爭取到貨源。
數家受訪的大型進口商們近期煤炭進口已基本停滯。以焦煤為例,考慮到運費及稅率等因素,貿易商們進口澳大利亞焦煤,要比采購差不多品質的山西焦煤,每噸貴了500元人民幣左右,6000大卡的電煤這一價格差也在100元左右。
廣東省一負責煤炭運輸協調的官員說,廣東省2月份的煤炭進口比去年同期已經下降了五成左右,“最初看到這個數據簡直不敢相信。”這也直接致使廣東省內的煤炭庫存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
該人士擔心,3、4月份煤炭進口的弱勢局面如果持續,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省份可能在“迎峰度夏”時節面臨電煤階段性、結構性緊張,畢竟國內的煤炭鐵路運力還未有實質性改善,北煤南運瓶頸仍然存在。
他說,即將展開的新一年度的日澳動力煤談判,將為今年全球煤炭價格確立基調,這也將成為左右中國本年度煤炭進口的最關鍵因素。
貿易轉向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僅有676萬噸,降幅為47.6%,676萬噸為2009年4月份以來月度進口最低水平。
而同期的出口量則出現回升,2月份中國煤炭出口量為176萬噸,同比增加14萬噸,增長8.5%。
國內最大的煤炭進口商之一的廣東亞太能源一高層3月24日表示,價格因素是主導煤炭貿易逆轉的直接因素。該公司雖然還接到澳大利亞進口商們的報價,但綜合各項成本,各類煤種進口成本已經比從山西采購貴了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公司的煤炭進口已經基本停滯。
煤炭出口的變化同樣源自價格。中國四家煤炭出口商之一的五礦集團一人士介紹,年初的澳洲洪水致使日本進口澳洲煤受影響,日、韓的部分采購轉向中國,當前焦煤等品種出口報價也更具有吸引力。
他判斷,未來數月中煤、神華等有出口資質的公司都將加大對日煤炭的出口。事實上,就在日本地震后不久,中國國家發改委就公布了年內的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額,2011年度煤炭出口配額總量確定為3800萬噸,同比增長了49%,其中第一批配額1800萬噸已于2010年12月底下發給四家出口企業。
沿海用煤緊張
日本9級強震之后,能源需求能在多長時間內啟動仍然存有爭議。
華泰聯合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陳亮3月24日表示,中長期看,日本災后重建需求的啟動,可能提升能源需求,尤其是民眾對核電恐慌的背景下,火力發電可能增加,這將帶動燃氣、電煤的需求增長。
煤炭獨立分析師舒大楓則認為,日本近期就會加大海外煤炭采購的力度,煤炭到貨時間可能有待港口作業恢復情況確定,但預計現貨采購的進口意向會在近期達成。他說,已經有消息指出,日本開始向海外尋求更多的天然氣和煤炭進口。
“國際煤價的繼續上漲似乎難以避免,”中商流通生產力煤炭分析師李廷說,日澳動力煤談判雖然預計會因為日本地震略有推遲,但綜合目前市場的預期,新年度的定價可能在120美元/噸以上。
前述廣東省官員認為,日澳談判一旦確定全球煤價上漲的基調,中國未來三個季度煤炭進口勢必受到沖擊,這可能意味著6-8月迎峰度夏的用煤高峰時期,沿海省份將面臨階段性、結構性的電煤緊張。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2010年1.5億噸的耗煤量中,有20%左右來自于進口煤的支撐。舒大楓也說,簡單估算下來,中國沿海七省市每年的煤炭消費量大約8億噸左右,以1.6億噸的進口量計算,進口煤占這些省份煤炭消耗量約20%。
進口的縮減,意味著需要國內煤來填補這一缺口。舒大楓說,按照當前的價格走勢,中國今年的進口煤數量可能縮減到1億噸左右,這也意味著東南沿海各省將需要從山西、內蒙古等產煤省多調運出6000萬-8000萬噸的煤。
雖然陜西等產煤省份正在強力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但“產量本身不會成為問題,”舒大楓說,困難在于這近1億噸的煤將占用1億噸的鐵路運力,當前的運力瓶頸可能將致使沿海省份出現用煤緊張。
實際上,廣東省2月份的煤炭進口量下降已經即刻反映在該省的煤炭庫存上。中國重要的煤炭進口港廣州港3月下旬的庫存已經從高峰時的290萬噸,大幅縮減到210萬噸,廣東省內電廠的存煤可用天數也從20天以上,下降到當前的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