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紛紛做出了削減光伏補貼或對大型系統設定年度補貼上限的決定。然而,對小規模光伏系統項目的要求則相對寬松。
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量達到18.2GW,同比增幅139%。一直保持井噴態勢的光伏市場,突遭遇了海外市場的寒流。
內外夾擊
對光伏補貼進行縮減的歐洲國家不在少數。據了解,德國從今年7月開始將參考不同年裝機量,下調比例在3%到12%之間;意大利政府將為光伏補貼設限,每年補貼60億~70億歐元,預計2011年補貼下降30%~40%,2012年下降20%左右;西班牙即將實施的補貼額下調政策中,計劃將20KW以下的屋頂系統補貼率下調至0.29歐元,降幅為8%。
“這將直接影響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訂單及海外市場投資力度。”太陽能專業人士薛懷東表示,生產型企業的利潤將會被進一步壓縮。
事實上,國內官方對于光伏產業的政策也在趨于嚴格。此前的3月1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根據規定,到2011年底前,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則將被淘汰;在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周邊1000米內或重點生態功能區等敏感區域內,不得新建多晶硅項目,已投產運營的要逐步退出;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
投資國外中小型光伏項目
在一些歐洲國家,大型光伏系統項目的發展受到了明顯的限制,銀行對大型項目的放貸已經收緊,導致歐洲各國的大型光伏項目被叫停。
因此,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將觸角伸向小型光伏系統項目。
2011年初,尚德電力中標聯合國8000萬美元的小型光伏系統集成項目,成為其進入中小型光伏發電領域的敲門磚;英利正在開發高效電池和儲能項目,特別是屋頂光伏系統的秘密武器,今后還會持續加大中小型項目市場的開發力度,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
對此,尚德方面表示,相對空白的小型項目市場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據統計,2010年Fire Energy公司在全球市場180兆瓦組件的銷售業績中,中小型項目市場需求占到近50%,預計今年銷售量會在220兆瓦,其中中小型用戶比重將會進一步上升到80%。
“經歷了火爆的增長過后,各國開始反思過去的補貼是否合理以及大型項目是否占用太多土地資源。相比之下,民用以及小型商用光伏系統,系統規模通常在20千瓦以內,投資小、總量小、形式更加靈活。”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人士表示。
但中小型項目的投資能否在短期內擺脫政策打壓呢?英利方面表示,中小型項目的啟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相對緩慢,不會出現像大型地面電站一樣爆發式的增長,因此對市場而言短期利空,并將對國內光伏電池制造企業形成銷量和盈利能力上的壓力。
國內企業轉產光伏組件
國外補貼縮減、國內審批趨嚴,受內外夾擊的中國光伏企業卻依然未能停止擴張的步伐。據了解,最近半年時間內,浙江光伏企業幾乎實現了倍增。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日前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
浙江的民營投資幾乎涵蓋了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但多以硅片、電池組件等中游產品的生產為主。在新增的78家企業中,上規模的光伏企業約在30家以內,其中有65%的投資切入了光伏組件環節。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分析認為,處于產業鏈中游便于企業向上游或下游拓展,進可攻、退可守,其投資或將更加穩健和保險。
“自《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頒布以來,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項目投資成本大漲,且政策審批難度也加大。這導致生產多晶硅的利潤十分稀薄,而中游組件的整體經營行情較好。”薛懷東表示。
據了解,無錫尚德等規模大的企業,其電池組件的毛利率約在15%~20%之間,一些從事中游產品生產的中小企業也能將毛利率保持在10%左右。
“然而,自歐洲降補政策實施以來,光伏組件價格波動很大,整體趨勢是利潤下滑的。”上述光伏企業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