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府近日出臺相關意見,提出設立省級磷礦規劃區,并要求從今年起,除省級地勘基金項目外,暫停磷礦規劃區內所有礦種探礦權采礦權審批,以求推進磷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意見提出,一是設立省級磷礦規劃區,將目前尚未設置礦業權的磷礦區及成礦遠景區劃為省級磷礦規劃區。從2011年起,除省級地質勘察基金項目外,暫停省級磷礦規劃區內所有礦種探礦權、采礦權的審批。二是進一步壓減磷礦開發主體和礦業權數量,逐步重組和關閉生產能力在15萬噸/年以下的磷礦企業,使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和大型重點磷化工企業集中。三是將磷礦列為湖北重要礦種,“十二五”期間,根據磷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依法有償收回商業性投資的磷礦探礦權。四是推進磷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現有磷化工產業升級,支持精細磷化工產品開發,禁止新上低濃度磷肥項目和單純生產黃磷的項目。
磷礦是湖北在全國最具比較優勢的礦種。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磷礦區作為國內五大磷礦基地之一,已探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雖然湖北磷礦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優勢并未真正轉化成經濟優勢,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企業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采富棄貧、粗放經營、亂挖濫采,資源利用效益低下。
針對當地磷礦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湖北省曾提出“寧可不采,不可亂采;寧可不挖,不可濫挖”的四不方針。湖北省政府還專門制定出臺《湖北省磷礦資源規劃》,旨在通過對磷礦資源及生產要素重組來推進礦山與下游加工企業雙向參股,從而形成采選加工聯合產業體。
不僅僅是湖北,目前各行業協會也都在力推磷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據悉,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披露的《磷復肥行業“十二五”發展思路》顯示,3-5年內不再新建和改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磷復肥項目;有磷酸的企業由目前的約90家減少到5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