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開始,國內苯胺市場結束了近半年以來的弱勢形態,開始回暖反彈。主流成交價由7月初的9400元(噸價,下同)開始連續上漲,截至8月初達到10600~10800元,漲幅13%,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最大單邊上揚行情。綜其原因,主要是近期原料連續推動以及生產企業開工嚴重不足所致。因此,后市走勢依然受宏觀經濟環境、原料市場、產能過剩、下游需求情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持續走強壓力仍大,波動難免。
原料上揚以及開工率下降促使行情連續上行 自7月份以來,國際純苯連續回暖,截至8月1日FOB韓國現貨收盤1251美元,月漲幅超過8%,再次與國內純苯拉大差價,套利空間超過1000元,促使國內純苯自7月初連續4次上調價格,漲幅超過14%。加之苯胺企業開工不足,綜合開工率僅50%,苯胺市場7月份形成了一波單邊上揚行情。
宏觀經濟環境不佳讓企業對后市信心不足 8月4日開始,受美國經濟前景擔憂和美元上漲拖累,NYMEX原油期貨8日收盤暴跌6.4%,報收于每桶81.31美元。除對美國經濟普遍存在悲觀預期外,意大利和西班牙初現債務危機端倪,歐洲危機或進一步擴散。金融市場提前啟動,歐美金融市場全線崩盤,股市大跌,諸多負面信號同時釋放。同時,國際純苯也出現了大幅回落趨勢,剛開始回暖的國內純苯市場對后市又開始擔心。眾多苯胺生產企業和貿易商反饋的信息表明,因苯胺與純苯市場的聯動性較強,所以對后市看空心理再次增強,必然會造成不可忽視的主觀消極因素。
產能過剩壓力及開工回升趨勢拖累市場走好 近兩年,苯胺擴能勢頭不減,截至目前國內實際產能已突破210萬噸/年,純商品生產能力也超過了128萬噸/年。而下游配套建設受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及國際化工市場的影響,進度緩慢,再次顯示出產能過剩的壓力,這也是自去年底開始市場價格始終在成本線徘徊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因近期苯胺企業裝置檢修停車較多,可供貨源不多,隨著純苯價格的上漲苯胺也呈現出了逐步回暖的趨勢。但是,由于國內企業綜合開工不足所造成的短期回暖趨勢并不穩定,若后期企業開工率回升將再次拖累市場大盤走好。
下游恢復較慢不確定因素增多 隨著國際市場的震蕩調整,化工行業下半年的增長勢頭將面臨考驗,并且在下游行業中已有體現。如下游聚合MDI自7月份開始就處于陰跌態勢,純MDI也正值消費淡季,橡膠助劑和染料行業也未能如期增長。加之近期安全事故頻發,國家加大了對小化工企業的治理整頓工作力度,使消費量有所減少。諸多的不確定性,成為影響苯胺市場的消極因素。
綜合各方因素分析,苯胺后市壓力仍然很大。但是通過近期苯胺企業共同的努力,控制開工率,協調南北差價,目前企業利潤空間已比前期有了整體抬升,大盤也基本處于一個相對平穩階段。估計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國外苯胺企業成本高于國內,隨著國內苯胺企業開拓國外市場進程加快(上半年國內出口同比增長45%),未來出口市場潛力仍然很大。出口市場的增長必然對穩定國內市場、減輕國內消費壓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預計短期市場不排除仍有震蕩的可能,如苯胺企業開工率不出現大幅提升,后市將以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