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近日編制完成的《呼包鄂經濟一體化發展水利規劃報告》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全面提升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標志著內蒙古化工有望破解水資源困局。
內蒙古水資源緊缺,尤其在經濟較發達的自治區中西部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等地區,隨著當地化學工業的迅猛發展,水資源瓶頸日益顯現。目前,內蒙古水資源總缺口達10億立方米,并呈不斷擴大趨勢,未來10年,缺口將達30億立方米,區域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內蒙古化工集聚區域黃河沿岸地區實際用水量超出分水指標,而東部錫林郭勒盟、通遼市等地也嚴重缺水,這對化工產業發展構成明顯制約。
雖然“十一五”內蒙古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03億元,是“十五”期間的1.8 倍,相繼建成和開工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但內蒙古當前用水結構不夠合理,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環境惡化壓力加大。
為此,目前內蒙古著力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黃河流域,打造以煤化工為主導產業的“沿黃經濟帶”,鼓勵水資源缺乏而煤炭資源富集地區與黃河沿岸地區進行產業協作,變此前的“調水”為“輸煤”,以期實現水、煤資源跨區域優化組合。
此外,在節約用水的基礎上,內蒙古將盡快啟動河套灌區向沿黃工業園區進行水權轉換,保障沿黃重點化工項目的規劃實施,同時鼓勵化工企業投資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將農業節約的水量由投資企業用于新上工業項目,或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有償轉讓給其他化工企業,實現工農業水權的合理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