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十二五”時期國內氮肥行業發展的復雜多變和矛盾凸顯,11月7~9日,2011年全國氮肥、甲醇行業技術經驗交流會在杭州召開。探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在企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孔祥琳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氮肥工業取得了很大發展成就,但產能過剩、原材料價高量緊、企業集中度低等突出問題致使企業效益普遍低下,市場主體作用較弱、競爭力不強。“十二五”時期,將是中國氮肥發展中復雜多變,矛盾凸顯的時期,其中尤以產能過剩造成的市場供求矛盾和原料價格造成的成本效益矛盾更為突出,同時還有能源和環境方面的壓力。因此,我們氮肥行業必須全面依靠技術進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結構調整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產能過剩、原料壓力近年來一直困擾著氮肥行業,但“十一五”期間氮肥生產的原料結構調整仍取得了重大進展。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水煤漿加壓氣化裝置共有66臺,合成氨能力已達706萬噸;干煤粉加壓氣化裝置有36臺,合成氨能力已達768萬噸,其中42%已建成投產。孔祥琳強調,“十二五”期間結構調整,尤其是原料結構調整尤為重要。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氮肥行業將繼續積極推進氮肥行業技術進步,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開好管好已經建成和在建的加壓粉煤氣化裝置,保證這些裝置的運行指標均能達到先進的氣化水平。而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氮肥企業則將積極開發進一步節能降耗的技術,保持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以需求為基礎,加強關鍵和前沿技術的開發研究,重點提高并開發國產化干煤粉氣化技術、高效率的大型國產化壓縮機、大型高效低壓的氨合成技術及催化劑。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企業為重要著力點,推廣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北京航天萬源煤化工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盧正滔提出,在“十二五”期間,爭取通過大家的努力把固定床煤氣爐逐步淘汰,與國內現有的一部分裝備有機結合起來,以新型煤氣化技術取而代之,走一條低投入的改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