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了,郭同建還依然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到埕東油田的情景。
????1990年7月的一天,剛畢業的郭同建,乘坐一輛東風卡車,來到了勝利油田河口采油一礦五隊。滿目的荒涼頓時使他心里涼了半截。在見識了埕東油田漫天的風沙、滔天的海潮和肆虐的蚊蟲后,年輕氣盛的他,內心更是一片茫然。
????在那段苦悶的日子里,他聽老師傅講起了鐵人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的故事。王進喜的愛國奉獻精神強烈地觸動了他的內心。后來,他閱讀了大量介紹王進喜的書籍和資料,鐵人精神像一股新鮮血液一樣注入他的身體。同時,發生在他身邊的石油故事也深深地影響著他。
????那時,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只要油區供電線路跳停導致油井停井,不管白天黑夜,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寒冬臘月,職工們不用組織,都會主動來到隊上搶開井,直到全面恢復生產。那是一種怎樣的為集體無私奉獻的精神啊!年輕人干事創業的激情被充分激發出來,他決心做一名“鐵人式”的石油人,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石油事業。
????工作剛開始,令他苦惱的是,在學校里學得很多知識都用不上,而且生產實踐和理論知識差別很大。要想干好工作,必須從頭學起。于是,他虛心向老師傅學習經驗,不論干啥活,都有一股不問明白不罷休的認真勁。一位老師傅曾經這樣評價他:“郭同建并不是那種一看就會、一學就懂的年輕人。但是郭同建是我見過的最勤奮、最刻苦的年輕人,他的成才是他日積月累、勤學苦練的結果。”
????埕東西區開發初期,面對油井油稠出砂、油井免修期短的不利局面,他主張在每口新井投產前先接放空管線排砂放噴,使新井投產成功率逐步提高。冬季低溫使稠油井因堵管線而停產,他提出井口摻水的方法,解決了稠油開采的難題。后來,埕南油區大量采用空心桿泵上摻水工藝,使一口口“冬眠井”復蘇。
????一年冬天,為了完成全年生產任務,采油礦開展了原油上產會戰活動。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白天跑現場,協調指揮生產,晚上挑燈夜戰,創下一個月連續30天值班的紀錄,被大家稱為“埕東鐵人”。
????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干,他由技術員成長為一名基層管理干部。
????2009年9月15日,在做完聲帶息肉切除手術的第二天,任采油七隊指導員的他對妻子說去醫院復查,卻偷偷趕到隊上上班。當天,埕22-斜73平衡塊松動移位,需調平衡。郭同建找到維修班職工王軍昌,幾次張嘴卻說不出話來。他想了想,用兩只手握拳用力向下比畫,接著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做擰開關的動作,又用筆在桌子上敲了敲,然后指了指王軍昌和自己,向外走去。
????面對一連串不規范的啞語,王軍昌撓了撓頭皮,蒙了。郭同建見狀,只得費力地咽了一口唾沫,從嗓子眼里艱難地擠出幾個字:“錘頭、套筒扳手、撬杠、你、我,一起去!”恍然大悟的王軍昌看到指導員痛苦但又堅毅的表情,被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動。
????2010年8月13日,大雨過后,被水圍困的埕3-1井需更換電機。郭同建帶領四名職工,將200多公斤的電機抬到小船上,載到油井旁邊。他第一個跳進齊腰深的水里,利用倒鏈將舊電機卸下,將新電機升到2米高的支架上。在水里奮戰4個小時,他們將油井成功救活。
????在擔任采油七隊指導員的五年時間里,他就“如何加強隊伍管理、樹立職工積極向上的工作信念”這一命題,推出“班組自我評價機制”,通過職工自我評價班組管理水平、職工工作質量、安全生產狀態等內容,強化職工責任意識,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21年來,他用兩腳泥水詮釋著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用辦公室深夜的燈光照亮了基層隊伍健康發展的道路,用無怨無悔的青春書寫著石油人無私奉獻的動人篇章。
????(李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