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3日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速將從'十一五'期間的7.8%放緩至5.5%,到2015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有望達到3.2億噸,比2010年增長30.53%。
根據《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規定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石化和化學全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學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到2015年,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超過600萬噸/年,石油路線乙烯裝置平均規模達到70萬噸/年以上。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輪胎等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
規劃還指出,在結構布局方面,'十二五'期間我國成品油'北油南運'狀況將得到改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區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向資源地集中,原料產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
中石油集團內部一位油品研究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成品油需求將維持剛性增長,到2015年國內成品油需求很可能超過3億噸。其中,受汽車消費帶動,汽油需求將保持快速上漲勢頭,預計'十二五'期間汽油需求保持年均5.1%穩定增長。柴油方面,考慮到結構調整和節能降耗等因素,'十二五'期間柴油需求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4.9%左右。受旅游、航空物流等發展帶動,'十二五'期間航空煤油消費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年均需求增速預計可達到9%。
針對《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到的結構布局方面的規劃。中石化集團內部一位油品專家表示,根據目前已公布的煉廠新建和擴建計劃,如果全部按預定時間完成,在'十二五'期間,國內煉油能力將平均每年增加3000余萬噸。新增的煉能有60%以上將分布在成品油消費旺盛的華南、華東地區,將有效減輕北油南下的壓力。
中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羅艷托也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各地區煉油能力與市場需求并不匹配。東北、西北兩個地區集中了全國近40%的產量,而成品油消費量只占全國的14.7%;消費量較大的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均存在供應缺口。
羅艷托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面臨煉油能力快速增長階段,將新增1億噸煉油能力,將形成30座千萬噸級煉油廠。且針對我國煉油能力分布不均的現狀,國家也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控制煉油能力的增長和優化煉廠布局。目前供應過剩的東北、西北和華東地區,'十二五'期間煉油能力所占比例將有所降低,以減輕資源外運壓力;目前資源存在缺口的西南、華北和華南地區,煉油能力將有所上升,以彌補本地資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