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在石化企業意向調漲、原料丙烯價格高位及市場可售資源依舊偏緊的支撐下,聚丙烯市場待漲氣氛較濃,貨緊高報態勢明顯。2月初國內聚丙烯市場主流報盤為10200~10650元/噸。雖然短期內聚丙烯市場向好,但從長期看,聚丙烯行業出現多元競爭局面,很可能導致幾年內產品由供不應求逐步達到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2011年國內煤制聚丙烯大量新增產能投運,改變了生產格局。隨著中國神華集團包頭60萬噸/年煤制烯烴和神華寧煤50萬噸/年煤制聚丙烯兩大項目的相繼投入商業營運,以及中國大唐的多倫煤制聚丙烯項目的流程打通,我國聚丙烯的生產打破了過去單一由石油為原料的歷史,2011年我國煤制聚丙烯產能已達80萬噸,市場漸成多元化競爭態勢,聚丙烯價格出現較大波動。2011年四季度聚丙烯市場出現一波下行走勢。2011年9月28日市場平均價格為12183元/噸,到12月28日下跌到10216元/噸,平均跌幅達16.14%。與此同時,經濟增長趨緩,下游消費需求不足。這“一增一緩”,擠壓了聚丙烯的市場空間。
聚丙烯是丙烯最重要的下游產品,世界丙烯的50%、我國丙烯的65%都是用來生產聚丙烯。我國現有聚丙烯生產企業80多家,2011年底聚丙烯產能為1270萬噸,實際產量917萬噸。2011年我國聚丙烯表觀消費量為1389萬噸,2002年至2010年的消費量平均增速為10.7%,大大超過了6%的世界平均增長水平,旺盛的市場需求催生聚丙烯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聚丙烯下游消費主要是編織品、注塑品,需求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占全國需求60%以上,進口也集中在這兩個地區。華北消費需求處于成長期,占全國需求12%左右。
盡管產能逐年遞增,我國聚丙烯目前仍然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國產滿足率在60%左右,缺口依然靠進口彌補,進口量由2002年的224萬噸增到2010年的48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凈進口國。
從全球看,2005年以來,聚丙烯產能快速增長,超過了消費量的增長,總體呈供大于求的態勢。近10年來,全球聚丙烯消費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成為聚丙烯需求增長的動力,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是聚丙烯消費主要地區,占全球消費的3/4。聚丙烯供應則集中在北美、中東、亞太和歐洲地區,產能增長較快的地區為中東和中國,前者由于擁有廉價的油氣資源,而后者是由于國內需求有巨大缺口。2005年全球聚丙烯產能、產量、消費量分別為4361.7萬噸、3992.4萬噸和3985萬噸,2011年分別為6857.4萬噸、5737.6和5737.6萬噸。自2009年以來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據分析,未來幾年國內聚丙烯供大于求局面不可避免。近年來,我國成為世界上聚烯烴生產和消費發展最快的國家,聚烯烴生產量、消費量、進口量均以較快速度增長,巨大的市場空間引發了投資者對煤制烯烴領域的廣泛關注。據了解,我國已出現石油路線、煤基路線、甲醇生產聚丙烯幾大方向。
國內發展煤制烯烴和甲醇制烯烴,基本上有兩種模式:其一是依靠煤炭產地,建設一體化煤制烯烴項目;其二是依靠沿海港口外購甲醇,建設獨立的甲醇制烯烴項目。而在當前,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正在顯現:在已有的煤制甲醇生產裝置基礎上,新建甲醇裝置補充產能或外購一部分甲醇原料,開發甲醇制烯烴及下游項目。據了解,目前中石化、神華、神華寧煤和聯想等企業都在開發此類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僅我國正在上馬和規劃中的煤制聚丙烯、甲醇制聚丙烯項目多達20多個,產能為600萬~1000萬噸/年。如果“十二五”期間規劃的聚丙烯項目全部建成,預計2015年我國聚丙烯總生產能力將達到1800萬~2000萬噸,產量約為1900萬噸,我國聚丙烯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