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國資委公布了2011年省屬煤化工產值前五名的企業:山西焦煤集團、同煤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這5家企業全部為煤炭企業,標志著山西煤炭企業向煤化工進軍成效顯著。去年,山西煤炭行業實現非煤收入3312億元,非煤收入比重達到59%,比上年增長7個百分點,其中晉煤、陽煤、潞安超過70%。非煤產業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業績,無疑讓業界目瞪口呆。
山西煤化工協會會長紀馨芳告訴記者,作為煤炭大省,在實現工業新型化的舉措上,山西省確定的“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路徑和以實現煤炭大省向以煤為基的現代產業大省跨越的戰略初見成效,正沿著以煤化工為主的路線走多元化道路。在煤化工產業發展模式上,煤炭化工兼并重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陽泉煤業“技”高
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是國家首批規劃建設的13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進入2011年,陽煤集團全面實施“強煤強化,五年雙千億”戰略,煤炭與煤化工產業比翼齊飛,奠定了在省內煤炭化工領域的龍頭地位。該集團擁有世界領先的水冷壁水煤漿氣化爐技術和具有知識產權的丁辛醇生產技術,是全國唯一掌握炔醛法和順酐法兩種BDO生產技術的企業,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DN2400氨合成系統,使陽煤化機制造躍上國內先進水平。2011年,陽煤集團19個重大項目和30個技改擴能項目全面推進,集團化工實物產量達到910萬噸,同比增產288萬噸。
晉煤集團“氣”足
晉城煤業集團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該集團按照“新建、并購、研發”并舉的指導方針,煤化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2011年,晉煤集團非煤收入比重超過70%,煤炭自主轉化率達60%以上,成為山西省轉型跨越的佼佼者。
2011年,晉煤集團抓住山西省資源改革的產業政策機遇,變粗放增長為綠色發展,推動煤層氣產業繼續領跑全國——建設了國內實力最強的煤層氣工程研發中心,其自主研發的井上下聯合抽采技術,使煤層氣抽采效率提高4倍以上。累計施工地面煤層氣井3300余口,煤層氣抽采、利用總量分別占到全國的19%和28%,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一。同時,他們充分利用優質無煙煤是化工造氣精品原料的資源優勢,延伸“煤-氣-化”產業鏈,煤化工總氨產量突破1200萬噸,形成了1290萬噸/年的總氨產能、1120萬噸/年的尿素產能、110萬噸/年的精細化工產能,化工產業營業收入目前占到集團公司的半壁江山。
潞安集團“油”強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其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戰略在于占領煤制油的制高點,在國家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煤制油的戰略布局。在非煤產業發展方面,潞安集團建成了21萬噸煤制油項目,光伏產業發展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走在全省前列。
2011年潞安集團54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國家發改委,180萬噸/年生產線技術配套方案已經完成,煤基合成油項目建設更是舉世矚目。去年通過整合重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潞安集團一舉從單一的煤炭生產企業,發展成為煤、電、油、化、硅、肥綜合發展的綠色新型能源企業集團。
焦煤集團“焦”大
山西焦煤集團公司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煤種最全、煤質優良的煉焦煤生產企業,焦煤生產能力穩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2011年,山西焦煤集團以新型煤化工為方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煤基多聯產項目,在轉型發展的大路上闊步疾行,已經有一系列轉型項目相繼上馬。
山西焦煤3000萬噸焦化循環經濟一體化洪洞工業園區60萬噸/年烯烴項目8月1日開工奠基,該項目將形成1500萬噸的焦炭、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60萬噸煤焦油加工、15萬噸苯精制、40萬噸醋酸、6萬噸聚甲醛、10萬噸已二酸、8萬噸炭黑、10萬帶子煤系針狀焦、2萬噸超高功率電極的生產能力。古交煤-電-新型材料循環經濟園區項目、煤層氣抽采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等6大骨干支撐項目也都正在全面快速推進。
同煤集團“綠”亮
山西同煤集團的主要特點是堅持按照“黑色煤炭、綠色開采、循環經濟、吃干榨盡”的發展理念,規劃建設首尾相連的煤電、建材和煤化工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與傳統煤炭生產方式相比,形成了區域經濟科技層次高、資源回收率高、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和改善了區域環境質量等4個明顯的特點。
2011年他們全面啟動了總投資336億元的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項目建設,將形成煤-甲醇-聚甲醛-聚甲醛改性產品和煤-甲醇-烯烴兩條產業鏈,年實現產值183億元,成為全省最大、世界一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的煤化工園區。為同煤集團實現“十二五”期間非煤產業收入占到總銷售收入的60%以上的目標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