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氣東送”被提上重要議程,新疆煤制天然氣的發展或將迎來春天。根據規劃,“十二五”末新疆要實現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煤制氣外送能力。目前已有20個煤制氣項目已開工建設或進行前期準備,建成投產后,年產能將達到767億立方米。
在這一誘人蛋糕面前,“兩桶油”也紛紛加緊了在新疆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和氣源布局。兩大企業共計劃建設7條天然氣外輸管道,并與十幾家企業洽談了煤制氣氣源合作。新一輪關于煤制天然氣的爭奪大戲正在上演。
在管線建設上,中石油目前的規劃是:建設5條出疆管道、8座煤制天然氣集氣站、14條煤制天然氣接入支線。其中疆內天然氣管道總長度約6350公里,在疆管道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5條出疆管道包括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六線、七線,加上已建的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管道,預計中石油在新疆地區管道的外輸能力約2570億立方米/年,其中輸送煤制天然氣能力為1130億立方米/年。
中石化的規劃包括兩條管道:新粵浙管道和新魯管道,設計輸氣規模均為300億立方米/年。若這兩條管道建成,新疆的煤制天然氣將可以不用通過西氣東輸管線而直接輸送到浙江市場。
目前,中石油主要通過西氣東輸管線將來自中亞、新疆等地的天然氣輸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中石化則主要通過川氣東送管線將四川的天然氣運往中東部地區。有統計稱,中石油幾乎占據國內80%的天然氣資源和管道輸送管線。
“中石化已經通過川氣東送介入管線建設,在建設能力、經驗上應該沒有問題。當然最終的管線布局還要看國家的統一規劃。”中國石油(601857)和石油化工裝備工業協會首席顧問趙志明稱。
“從煤制天然氣入手,中石化的確有搶灘布點之意。不過這些都在規劃中,最終能否實行還要看國家的審批。”一中石化人士這樣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