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6日舉行月度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會上回應了1月份進出口增速“雙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消費增長放緩等熱點話題。
進出口“雙降”多年未見
據海關統計,2012年1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下降15.3%。貿易順差272.8億美元。
“單月進出口同時下降,確是多年來沒有過的情況。但按照以往的規律,由于春節因素,一季度外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外貿企業一般是節前趕出口,節后進口才到貨。另外,今年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因此,當月同比數據并不能說明外貿發展走勢。”沈丹陽說。
不過,沈丹陽也表示,雖然按經過季節調整后的數據分析,1月進出口都還有一定的增長,但是增幅仍然延續前幾個月的下降勢頭。這是由于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歐日等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增長乏力、消費需求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進口需求特別是消費類產品的需求下滑所致。
綜合來看,沈丹陽指出,外貿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不能僅憑這一個月的數據斷定所謂的轉折點已經到來,或者全年外貿增長將會出現持續下降趨勢。
吸收外資微降
據商務部統計,2012年1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402家,同比下降37.4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9.97億美元,同比下降0.3%。
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6.98億美元,同比下降0.04%,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7%。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4.71億美元,同比下降4.62%,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32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4.72%。
沈丹陽分析,今年我國利用外資仍將面臨較為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但是,中國吸收外資仍存在綜合優勢。”他說。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國內消費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法律政策環境的日臻完善,構成了我國吸收外資的長期綜合優勢,市場已成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首要決定因素。從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1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兩年有擴大在華投資意愿的企業比例很高。
住行熱點降溫
據沈丹陽介紹,1月份,在“兩節”消費的帶動下,我國消費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2.7%。
據商務部監測,1月份重點零售企業金銀珠寶、通訊器材及食品銷售穩步增長。受節日消費需求旺盛影響,保值類和升級類商品需求增加。在商務部監測千家重點零售企業中,金銀珠寶銷售額增長32.1%,通訊器材增長21.3%,分別比去年12月加快3.5和11.5個百分點;食品銷售額增長22.2%,加快4.4個百分點。
但受政策調控和退出影響,家電、汽車、居住類商品銷售下降。在商務部監測的千家重點零售企業中,家用電器、汽車、建筑及裝潢材料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0%、4.8%和5.2%。
同時,在商務部監測的千家重點零售企業中,服裝銷售額增長13.3%,鞋帽增長13.8%,分別比去年12月放緩6.8和1個百分點。
在回答“如何看待消費增長放緩,何時出臺促消費接續政策”的提問時,沈丹陽表示,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勢頭沒有根本改變,消費潛在需求仍有巨大空間。考慮到消費增速減緩的勢頭,商務部正在和有關部門加緊研究新的促進措施,重點是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和民生等多個因素來研究出臺新的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