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LPG(液化石油氣)曾經擁有高額利潤和廣闊市場,如今卻似乎已從香餑餑變成了雞肋。
多家資訊機構信息顯示,隨著國際油價的一路高升,國際LPG價格也達到歷史最高價,而國產LPG價格卻走勢疲弱,LPG進出口價差進一步擴大;讓貿易商市場空間進一步被擠占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開始將觸角延伸至LPG市場。
在國際巨頭BP公司宣布部分退出中國LPG市場的同時,眾多中小貿易商紛紛對LPG市場前景表示擔憂,部分貿易商開始到農村市場挖掘潛力,有的還將進口貿易轉為出口貿易。
國內外價差再擴大
安迅思息旺能源數據顯示,2月13日進口的LPG產品中,液化丙烷價格為7990元/噸左右,丁烷為7410元/噸左右;14日華南地區國產LPG價格則為6637元/噸左右,華東為6365元/噸左右,存在較大價差。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祾譞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與華東、華南相比,華北地區國產LPG價格更低,僅為5800元/噸左右。2月份以來,沙特LPG價格大漲130美元/噸以上,而國產LPG價格漲幅僅有500~600元/噸,使原本已經較大的價差進一步擴大。
中宇資訊分析師吳國棟說,國內LPG的進口依存度已從2006年的23.6%降到如今的14%左右,幾乎沒有需求缺口,進口LNG的主要目標市場只是一些工業用氣領域。
在此情況下,國內進口LPG的數量出現大幅降低。數據顯示,截至14日,2月前半月進口LNP的到貨量僅為6.8萬噸,環比減少12.55萬噸,降幅為64.86%,同比減少8.37萬噸,降幅為55.17%。
對于國產LPG后期價格走勢,李祾譞表示,隨著2月底的春檢開始,金陵、鎮海、安慶等煉廠均有檢修計劃,預計南方市場原料及民用LPG資源供應會明顯下降,所以不少下游客戶開始提前備貨,屆時華東、華南等地價格將會堅挺走高。
貿易商轉型
“隨著天然氣供應不斷完善,LPG在民用市場所占比例將逐漸下降,許多出口貿易商從去年12月份就開始靠出口來盈利。”吳國棟說,進口貿易商不僅受到國產LPG的沖擊,還面臨來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擠壓,兩巨頭的觸角已經開始延伸到LPG進出口方面,擠占貿易商市場。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說,在國內外LPG價差較小的時候,貿易商就選擇進口套利,反之則出口,比如年前國內LPG價格最低的時候,大多數貿易商都出口,年后國內價格回升之后,出口的量就有所減少。
中石油旗下的昆侖燃氣在LPG市場早已做好布局。有業內人士對記者介紹說,昆侖燃氣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控制了華南多個LPG儲配站和進出口碼頭,然后從西北、東北的LPG產地調撥資源至華南、華東地區銷售。昆侖燃氣未來還有經營LPG進口業務的計劃。
還有一些國際LPG公司也開始搶占中國市場。泰國SGP公司收購原廣東珠海BP進出口公司后,其成立的珠海龍華迅速躍居中國國內進口量首位;SGP公司此前收購的汕頭加德士(現改名為汕頭暹羅)進口終端也已開始運營,增加了LPG進口的競爭。
金銀島訊市場分析師卜李敏表示,從整體上看來,隨著國內LPG產能逐年增加,液化氣進口總量仍將呈下降之勢,LPG進口貿易商應積極尋求資源分流渠道,或者轉做出口貿易,也可以嘗試利用進口資源進行深加工,此外,LPG進口關稅的下調,也將助推進口貿易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