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山練書法要從1985年說起。當時,剛上初中的王梅山鬧著要學書法,但由于家庭困難,根本沒錢買墨汁、宣紙和字帖。不過王梅山有辦法,沒有紙,就揀廢報紙,沒有墨,就把墨汁加水稀釋后再用,甚至用小木棍在泥土地上練。沒有字帖怎么辦?王梅山還有辦法。山東德州的商店店名與牌匾大多都是當地名家所題,也就成了王梅山最好的字帖。
1991年,18歲的王梅山考上管道技校,用節約下來的生活費買到顏真卿的楷書和隸書字帖。練習中,王梅山真正領略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
成為管道人后,傾注在王梅山筆端的,則是對企業的摯情和感恩——“因為管道給了我一切。”王梅山對記者說。通過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學習,王梅山的書法水平上了一個臺階。1997年開始,王梅山的書法作品開始陸續獲得不同級別書法大賽的各類獎項,多次被編入各類書畫大賽作品集,并不時在《中國石油報》等報紙雜志上發表。
說來也巧,王梅山與孔金鳳的婚事還是書法促成的。那是1998年,大學畢業的孔金鳳來到中原輸油氣分公司工作,被《中國石油報》上刊登的一幅書法作品所吸引,一打聽,作者是本單位的王梅山,于是就芳心暗許,并最終走上紅地毯。
20世紀90年代后期,王梅山先后被派往靖西線、滄淄線等出勞務,后又調入港棗線,除了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無論走到哪里,手中的筆都沒有停下來。
“字寫得好,只是梅山突出表現的一個方面。這個小伙子最大的特點是,業余時間都用來學習。”管道公司濟南輸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姚常甫對記者說。
練習書法的同時,王梅山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2001年,他獲得了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專業本科學歷。
其實,王梅山練習書法的過程,也是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素質的過程。“寫書法不止要練字,更要學會做人,要有一顆正直、溫厚、善良的心和一個博愛的胸懷。”王梅山告訴記者,“練字先學做人,要熱愛本職工作,關心他人。通過練字,我的個性也更加包容、平和。”
書法,既是王梅山的精神追求,又是驅動他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素質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