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寶,人稱“寶哥”,今年56歲,做事踏實認真。
“寶哥”干過地質員、測量員,做過食堂管理員,擔任過基層團支部書記。1983年下半年,在野外隊工作表現突出的他,突然接到工作調令。原來是父親想念兒子,怕他在野外隊受苦受累,悄悄托人把他調到了南充石油機械廠。這一紙調令,讓“寶哥”郁悶了好久,一個多月都沒搭理父親。回南充后,“寶哥”當了一名鉚工,一干就是6年。“我修理家用電器的技術就是那時學的。”“寶哥”說。
2007年,“寶哥”所在的單位搬遷廣漢。八十高齡的老父親舍不得兒子,死活不讓他離開南充。“寶哥”被迫留在南充公管中心石油東路社區當了一名管工。剛到社區工作時,“寶哥”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公管中心活兒苦事兒雜、收入低不說,自己又要一切從頭開始。“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好才對。”一個多月后,“寶哥”想明白了。看到剛成立不久的社區臺賬較亂、管理不規范,“寶哥”向社區建議借鑒機械廠生產車間的標準化管理方法。這一建議被社區采納后,促進了基層班組建設。
2008年下半年,“寶哥”擔任社區施工現場管理監督員。上任伊始,剛好遇上社區拆除違章建筑物。一次,社區工作人員在拆違過程中,與一名住戶發生沖突,工作受阻。“寶哥”了解情況后,找住戶談心。面對態度強硬的住戶,“寶哥”又是遞煙又是遞水,還主動墊付了300元拆違費。最終,這名住戶被“寶哥”的誠意所打動,拆違得以順利進行。一次,轄區內的城北公安分局進行房頂維修時,施工員虛報施工材料費。“寶哥”查實后,堅決不簽字:“你這種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是犯罪。”
2009年年初,“寶哥”調任離退休服務班擔任文體員兼報刊收發工作。“寶哥”每月給空巢老人打一個問候電話,每月為空巢老人上門服務一次。今年春節前,81歲的空巢老人劉白平家兩臺烤火爐壞了,打電話向“寶哥”求助。“寶哥”二話沒說,立刻趕到劉白平家中,用了一個多小時,沒花一分錢就為老人修好了兩臺烤火爐。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寶哥”還兼職為社區開叉車。“沒辦法,社區只有他持有特種車輛駕駛證。只要社區用叉車,他工作再忙都主動干。”社區管理站站長何林說。
肯學、肯鉆是“寶哥”的特點。有時,社區設施設備“生病”了,更新一臺就需幾百元,但“寶哥”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就修好了,既節約了費用,又保證了設備正常運轉。“寶哥”說:“把這些雜七雜八的小事做好了,也會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