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正式批復《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鄂爾多斯盆地、蒙東、西南、新疆等國家重點綜合能源基地
2月21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公布了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奮斗目標。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等等。
對比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規劃》對產業發展的方向更加鮮明、表述更具體。
“十一五”期間國家對西部產業發展定義僅僅為: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資源加工基地和優勢產業發展基地。而“十二五”期間西部對產業發展更深入:國家將支持西部地區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對于“十二五”期間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的思路,國家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就是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調整優化能源開發布局,重點建設鄂爾多斯盆地、蒙東、西南、新疆等國家重點綜合能源基地,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
本報記者采訪得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十二五”期間增強西部地區內生動力的主要途徑。《規劃》把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特別是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的能源基地建設放在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第一位。
具體來講,西部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勘查力度,加快建設陜北、黃隴、蒙東、神東、寧東和新疆等煤炭基地,優化發展云貴煤炭基地,重點建設一批現代化露天煤礦和千萬噸級安全高效礦井。鼓勵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加快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
除了合理布局煤炭產業發展外,《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西部要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實施精細開發,重點推進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四川盆地等重要的油氣資源戰略接續區建設,穩定國內石油產量,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依托國內和進口石油資源,優化原油加工布局,建設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基地,促進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建設和完善一批大型石化基地。
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有序推進西南地區和黃河上游重點流域大型水電站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水電站。積極推進甘肅河西等西北地區及內蒙古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加強并網外送配套工程建設,鼓勵風電就地轉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重點利用沙漠、戈壁及無耕種價值的空閑土地,集中建設若干座50-100兆瓦規模的大型光伏電站。根據國家有關規劃要求,穩步推進廣西等地區大型核電站建設。
“揚長避短是國家提出西部能源產業發展部署的依據。顯然,這一部署充分考慮到了西部地區存在的資源優勢,致力于將這一優勢轉化為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這一部署在戰略上的選擇是正確和富有遠見的。”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能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在此情況下,充分挖掘西部地區豐富的能源資源,一方面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保障我國的能源供應也具有重要的好處,與此同時西部能源產業將會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此前國務院已先后批復3個西部大開發五年規劃,此次《規劃》的最大亮點是把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單列一節,并對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提出要求。
《規劃》提出,要把承接產業轉移與優化調整自身產業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合理的產業分工格局。支持東部地區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與西部地區企業建立長期的合資合作關系。
《規劃》要求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園區規范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鼓勵東西部地區共建產業園區,支持對口支援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支持西部地區資源型城市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后續產業,實現轉型發展。
“嚴把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關,防止落后和過剩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也被列入了《規劃》。
本報記者了解到,為了防止落后和過剩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西部大開發重點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今年初就啟動了。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曾表示,對在重點流域江河源頭新建的有色、化工等項目,一律不批。化工石化等高環境風險產業園區規劃、西南水電開發規劃、中小流域綜合規劃、能源資源開發規劃是今年的重頭戲,一定要嚴格審查、嚴格把關,從決策源頭防范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有效性。
“我們把生態環境對經濟的約束看得太高了,有人認為所有的金沙江梯級都開發完了后、新疆的煤炭基地建完后會對生態產生影響,我們要相信生態的支撐能力。不過,在西部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
東部用能不可100%依賴西部
西部地區煤炭探明儲量占全國的67%,天然氣可開采儲量占全國的66%,水能可開發裝機容量占全國的82%,以及風能、太陽能等的潛力非常巨大。不過,近幾年來西部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西部自身消耗的能源占也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好西部自身發展和能源外送的關系?
“我國能源聚集在西部,工業聚集在沿海地區,可以說‘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是我國能源領域不可改變的一個方向。但這并不意味著東部所需能源100%要依靠西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部要盡量減少對西部能源的依賴。例如,沿海地區有很多風電資源,開發沿海地區的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很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周修杰則認為,西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源消耗確實在不斷增加,但就整體而言,西部的能源產量超過了西部自身的使用量。在保障自身用能的同時,積極推動能源東送顯然符合西部地區的利益,也滿足了東部地區對能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