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下發《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重點,對光伏產業的原料、技術、設備、市場等多方面進行了部署,為突破“史上最冷寒冬”中的光伏行業發展困局開出了處方。
2011年,光伏產業先后遭遇全球產能過剩,價格大幅跳水,美國、印度等雙反調查,經歷了“史上最冷的寒冬”。為突破困局,“十二五”期間,推動工藝技術進步成為光伏產業的主要任務,高純多晶硅和光伏生產專用設備成為發展重點,快速啟動并擴大國內市場成為政策主要著力點。《規劃》提出,將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
在專用設備方面,支持還原、氫化等多晶硅生產設備,噸級多晶硅鑄錠爐,大尺寸、超薄硅片多線切割機,硅片自動分選機等關鍵生產設備。支持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設備和PECVD等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促進光伏生產裝備的低能耗、高效率、自動化和生產工藝一體化。
太陽能雖然以清潔、低碳著稱,但我國光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卻一直沒能得到很好地解決。本次《規劃》的技術目標提出,多晶硅生產要實現產業規模、產品質量和環保水平的同步提高,縮小與國際先進生產水平的差距,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到2015年平均綜合電耗低于120千瓦時/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