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山西用數字證明了'轉型跨越'的成就。山西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據統計,山西代表團共提交169件議案建議,在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117件。中新網記者梳理代表委員們其間的參政議政之'足跡',觸摸山西的政治訴求,了解能源大省山西如何展現其轉型新形象。
山西渴望'輕裝'上陣
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山西,肩負為中國經濟轉型探路的重任。細致翻閱山西代表委員的大量建議和提案,記者發現,'負重前行的山西,渴望'輕裝'上陣'。
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山西代表以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建議,請求國家加大對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轉移支付力度,助推資源型城市轉型。
建議說,轉型綜改試驗區為山西破解資源型經濟發展瓶頸提供了契機。然而,山西轉型發展的一系列任務,無論是產業結構調整、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接續替代產業,還是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水環境恢復,都對山西財政支出構成巨大壓力。加之長期以來由于煤炭資源成本的'外部化',使得山西高強度、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未得到應有補償。因此,迫切需要中央加大對山西的財政支持力度。
山西代表團陳述了4條建議:一是建議將山西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支出納入標準支出,加大對全省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二是建議將山西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等6個生態功能區納入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范圍。三是建議國家加大對山西資源枯竭城市財政支持力度,有效化解資源型城市歷史遺留的社會負擔問題。四是建議加大對山西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同時設立專項資金,全額返還從山西征收的排污費、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等收入,專項用于山西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氣隨煤走 兩權合一的迫切
對于轉型中的山西而言,實行煤層氣和煤炭礦權兩權合一的心情在全國兩會中表現得尤為迫切。
據了解,山西煤層氣儲量巨大,地質儲量超過10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煤層氣儲量的1/3。由于煤炭礦權和煤層氣礦權重疊或分置,目前已成為山西煤炭產業和新能源煤層氣開發的重大障礙。
出席全國'兩會'的山西代表和委員,分別以全團和委員聯名的形式向大會提交建議和提案,建議在推進綜改試驗區建設中,深化煤層氣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氣隨煤走、兩權合一、整體開發'原則,化解兩權重疊分置問題,提高煤層氣利用率,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發生。
此外鑒于煤層氣開采具有投資風險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長效益較低等特點,山西省代表和委員建議,在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資源補償費及資源稅等方面給予山西減免優惠。
全國政協委員李猛說,盡快理順氣和煤的行政機制體制或者是行政審批體制,能夠讓氣和煤有序地發展,這樣可以達到一個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安全的發展局面,要是氣源和煤源一分開,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去操作了。
尋找低碳出路
和煤層氣一樣,煤矸石長期困擾著山西。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山西的煤矸石將以每年1.5億噸的速度遞增。為了加大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該省將發展煤矸石等低熱值煤發電產業作為'十二五'電力建設的重點。
然而,據記者了解,由于山西已投運低熱值煤電廠裝機規模小,資源綜合利用程度很低,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已同意山西 '十二五'新增200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裝機,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消耗各類低熱值煤8739萬噸,折合標煤3897萬噸。
由于山西省內電力市場有限,新增機組所發電力主要通過特高壓等外送電通道實現 '晉電外送',因此擴大'晉電外送'規模成為發展低熱值煤發電產業的重要支撐。
為此,山西代表團建議將特高壓電網納入國家規劃,同時啟動晉東南特高壓配套電源建設,并提高山西外送電電價,以促進山西低熱值發電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