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通知,3月2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各上調600元。調整后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8580元和7730元/噸,折合零售價90號汽油和0號柴油相當于上漲0.44和0.51元/升。汽柴油價格上漲幅度為6.5%與7.2%。這是今年國內第二次調整成品油零售價,幅度是2010年至今最大的一次。
本次油價上調時點與幅度符合預期,是發改委綜合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之后的結果。本次成品油價調整市場早有預期,3月8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正式開啟,之前貿易商已逐步補充庫存。考慮經濟運行和價格形勢,確保春耕期間柴油市場供應,減少國內煉廠的煉油虧損:
時間方面:價格調整時間推遲12天。成品油指導價上調窗口03月08日開啟,我們認為主要由于2月份國際油價快速上漲近15%,但適逢二會期間與民眾的承受力,發改委推后了調價時間點。
幅度方面:國家小幅壓縮提價幅度4%,這是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及煉油企業盈利情況的結果,繼續由石化企業消化部分高油價的影響。截止19日國際原油三地現貨日均價升至124.5美元,較上次調價時的116.2美元上升6.9%,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變化率為10.5%。本次油價上調幅度為6.5%-7.2%,調整未到位率為3.3-4.0%,符合預期。
煉油企業:由于2月份國際油價快速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小幅上調,煉油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煉油企業虧損局面難以扭轉。國家將繼續要求石油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平衡好各環節利益關系,確保成品油市場基本穩定供應。
油價補貼部分將提前預撥,落實好各項補貼措施。按既定補貼機制由中央財政繼續給予補貼,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補貼對象手中。
此次成品油的調價時機和幅度均在預期之內,同時高油價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正在加大。雖然成品油價占CPI的直接比重較小,但此次上調幅度較大,因此對CPI有一定影響。根據我們之前的測算,國際油價每上升10%對于國內通脹的影響為0.12%。本次調價對CPI的影響約為0.1%。
我們認為,雖然短期由于伊朗問題油價高企不適合新調價機制的發布。但宏觀壓力的緩解,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或將加快。預計改革方案將包括噸升折算系數,縮短調價周期,改革掛靠油種等。例如:統一噸升折算系數;調價周期將從現有規定的22天調整窗口改為10個工作日。同時新機制有可能取消根據國際原油市場變動4%的限制。并且成品油調價也有望不再審批,轉為自動調價。
短期內Brent油價將維持在125美元高位振蕩,主要由于地緣政治風險等造成的供給沖擊,中期因全球經濟復蘇與流動性看多。風險主要來自于歐債,但歐元區在市場風險的預警區域完善,以及全球對于高油價拖累經濟增長的擔憂愈發嚴重。由于中國的進口原油大部分(65%)以北海布倫特Brent和阿曼原油為基準定價,未來成品油有繼續上調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