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隨著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幾場降水,旱情緩解,肥市啟動。但在盼望已久的開啟肥市面前,由于農民購肥熱情不高,假劣化肥產品沖擊嚴重,基層農資經銷商今年感覺到了更大壓力。一些基層農資經銷人員甚至想退出現在的行當。
自2009年化肥流通徹底放開以來,基層農資經銷商數量增加很快,特別是村一級的農資經銷商數量增加一倍以上。因為競爭激烈,假劣化肥找到生存空間。近日一家知名品牌化肥生產企業的大區銷售經理反映,河南省一些地區假劣化肥大行其道。由于正規肥料利潤薄,很多基層網點都在賣一些身份可疑、標識混亂、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的肥料。因為農民辨別能力欠缺,這些假肥料目前市場占有量很大,在一些縣,國內一些大品牌企業的產品已經基本上被擠出了市場。
農資經銷商也反映今年日子難過。河南洛陽的縣級經銷商韓先生稱,他今年的肥料少賣了幾百噸。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問題化肥太多,銷售太濫。他舉例說當地一些小廠家在氮磷含量各15%、沒有鉀的復合肥包裝上做文章,以鈣、鎂等元素充數,變成養分含量45%,價格較真正45%含量的復合肥略低,實際上每袋肥料“偷養分”獲利70元以上,農民對比含量和價格購買往往上當。另一方面是進城打工越來越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務農者非老即幼,知識水平下降,種田用肥能省就省,“上門送肥都找不見人”。
據了解,今年較去年同期化肥價格有所上升。就目前而言,尿素出廠價較去年同期每噸上漲300元左右,45%氯基復合肥每噸上漲150元左右。河南蘭考的村級經銷商汪女士認為,化肥價格上去了,而農民購肥的支出基本是恒定的,價格高就會少買一些。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種田收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的各種生活支出,進城打工使種田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同時,隨著肥價上升,經營化肥特別是品牌化肥更顯得占用資金過多、利潤微薄,賒銷款回籠困難,所以,盡管已經經營了多年化肥,但她還是萌生轉行經營其他產品的想法。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問題主要出現在河南,但這類問題有一定代表性。目前基層化肥經營的困境可能會導致基層經銷商的分化,一些人可能在困境中退出,但同時也會有人利用服務、技術等優勢做大,甚至借助土地流轉的機遇成長為完全不同的土地經營者和農資經銷者。有關部門應該更加注重對問題化肥的查管,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