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井位踏勘、與鉆井監督一起巡井、和地質監督一起卡層……在塔里木油田鍛煉的一年半里,方輝有1/3的時間在野外鉆完井現場工作。雖然免不了風餐露宿,但他卻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我是學石油地質的,但沒在現場干過,不了解現場的勘探工作流程,不懂工程技術及施工工藝,不知道生產數據的具體含義及來源。我以前參加技術會議,聽到生產術語和數據總覺得似懂非懂,感到心虛、不踏實。”說起去塔里木之前的狀態,方輝不禁有些慚愧。
“在基層,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我深入現場,虛心向一線的工人、技術員、工程監督和管理人員請教。我學習工程技術,熟悉生產流程,了解經營管理,參與安全文化建設。去年年初我參加井控培訓,通過考核,取得生產指揮資質。一年半現場工作經歷的含金量,不亞于我獲得的勘探和管理專業兩個碩士文憑。我在基層積累了工作經驗,拓寬了知識面,提升了能力,加深了對基層的了解。”說起在塔里木油田的實踐鍛煉,方輝明顯興奮起來。
這一年半中,方輝除了經常到野外鉆完井現場學習工作外,還參加多口井的鉆前工程招標、年度合同談判、鉆井工程EPC方案論證、“五個標準化”流程建設和2011年新井配產計劃調整等工作。談到這些參與的工作,方輝滔滔不絕地說了好一會兒。“現場的經營管理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在總部機關也了解不到。塔里木油田實現‘少人高效’,依靠的是管理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我開拓了管理思路,學到了方法,積累了經驗。”
為了深入了解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方輝認真學習開發生產流程和開發知識。他和采油工一起巡井,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內容,掌握聯合站和天然氣處理廠的工藝流程。“這種現場的學習,比在課堂上通過書本學習,更生動形象和直接具體,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了這些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方輝再參加專業會議,感覺踏實多了。他經常參加油田的鉆完井生產例會、井位論證會、開發技術座談會和儲層改造研討會等會議。現在,他和技術人員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討論時也能提出中肯的意見。
對方輝來說,現場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一年半有點短。因此,他主動申請延長了實踐鍛煉時間。“前面的一年半里,我主要是在現場學習,看得多而干得少。今后的工作,塔里木油田公司領導和項目部經理讓我負責幾口碎屑巖探井的生產組織和技術決策。我覺得壓力很大,如果決策失誤,將會造成幾十萬元甚至更多的經濟損失。但是有壓力,才有進步的動力。”方輝告訴記者。。(以上報道由魏泓飛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