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隨著世界第一大鐵礦石出口商必和必拓的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除了囊括國內幾乎所有的鋼鐵企業和貿易企業之外,在出口商方面即將涵蓋世界前四大礦石出口商,從而在中國市場形成一統天下的鐵礦石現貨交易網絡。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春生介紹,繼FMG、力拓、淡水河谷之后,世界第一大鐵礦石出口商必和必拓將于19日與平臺簽定協議成為其會員。在此前的17日,淡水河谷已經與中國方面簽訂協議成為其會員。
這樣一來,此前業界對平臺能否吸引礦石出口巨頭的疑慮隨之煙消云散。中國平臺取得了開局的滿堂紅。
王春生說,目前,平臺已經完成了前期規則制定審核、軟件開發調試、會員簽定等工作,3月29日近百家境內外企業參與平臺測試,至今運行平穩,計劃5月上線運行。而開發建設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是中國業界謀求在鐵礦石國際貿易領域增強話語權而付出的努力之一;與此相關聯的是,中國業界在國際普氏指數獨霸環球的背景下,已經于去年開始了建設中國國際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工作。中鋼協秘書長張長富指出,'平臺將成為中國指數的主要的數據來源'。
目前,圍繞國際鐵礦石交易市場的話語權的主導,中外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暗中較量。與中國平臺開局的滿堂紅相比,由必和必拓發起的新加坡Global Ore平臺,不僅受到了中國廠商的集體抵制,而且連其他三家主要的出口商也拒絕參加。必和必拓被迫將現貨交易加入中國的平臺。
但是,中國方面在硬件的平臺建設方面的旗開得勝,并不意味著話語權的最終取得,距離定價中心的理想也還相去甚遠,可以說是'走了萬里長征中的第一步'。
首先,直接影響鐵礦石市場的價格指數的發布,目前還與中國無緣,處于胚胎期的'中國指數',一出生下來,就面臨著普氏指數的泰山壓頂;而樹大根深、歷史悠久的普氏指數,常常被礦石出口商單方面不容置疑地引用。中國買家面對賣家的主導選擇,雖然心里不免狐疑,但幾乎沒有一點異議的能力。
其次,'中國平臺'對整個鐵礦石國際貿易市場而言,其涵蓋面還是局限在現貨交易領域,只開展鐵礦石現貨貿易的相關業務,不發展期貨、掉期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業務,因為這些業務是中國方面十分陌生和懼怕的雷區。但對于必和必拓等巨頭來說,這些恰恰是他們長袖善舞的游戲。
據了解,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發起設立、自今年1月16日起啟動的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將致力于充分發揮市場發現價格的作用,減少人為惡意炒作,推動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鐵礦石定價機制,促進鐵礦石市場健康、有序、穩定發展。
從這些宗旨可以看出,'中國平臺'雖然最終目標是謀求國家話語權,但目前首先致力于解決的對象,還是國內市場自身存在的種種亂象。打鐵還得自身硬。練好內功是獨領鰲頭的基礎。但綜而言之,中國鐵礦石市場,既有在國際市場的弱勢,又有國內市場的混亂,都需要突破和解決。
雖然'中國指數'萬里長征即將邁步,雖然'中國指數'如幼苗吐芽,但業界人士都看到,中國每年7億噸的進口量、總額近20億噸的鐵礦石交易量,是中國平臺獨有的巨大的潛在優勢。一旦經過努力達到可觀的交易量,勢必將對普氏指數有所影響。當然,具體的影響力,還要看平臺今后的運行情況。
前景雖然遙遠,畢竟已經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