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煤化工項目的逐步建成投產,煤制天然氣將成為未來替代能源的主流發展方向之一。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石化行業天然氣產量不斷擴大,加上西氣東輸管網的陸續建成投產,在全國范圍內一股大型天然氣液化工廠建設熱潮正在興起,其中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規模達到了年產600萬噸。
“現在汽油價格越來越高,人們讓汽車使用天然氣的意愿更加強烈。而壓縮天然氣(CNG)加氣母站因投資小、盈利快等優勢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這也為遍布全國的天然氣經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鄭州大有燃氣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孟建杰對記者說。
據估算,一個汽車加氣站每年可盈利近1000萬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汽車加氣站已從2009年12月的870家發展到目前的1000家以上。另外,還有在建和計劃建設的汽車加氣站、工業用氣站、商業用氣站等近千家。
油價的高啟促進了商業和工業用氣市場的繁榮,天然氣經營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春天。目前,我國各地先后建設了上百家CNG接受能力在1億立方米以上規模的接收站,開展天然氣經營,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大有燃氣是目前全國最大的CNG接收站和河南省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配站。據孟建杰介紹,基于我國目前缺氣少油富煤的現狀,如今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煤資源豐富的地區均規劃了煤制氣項目,這也成為中部地區未來天然氣的主要來源之一。
“近幾年來,內蒙古、新疆等煤資源大省開始重視煤化工產業鏈的延伸,建設清潔能源項目,他們以劣質褐煤開發生產優質煤制天然氣。如國家首例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公司,計劃今年6月30日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的天然氣。該示范項目一旦建成投產,所帶動的不僅是一方經濟,更是一個行業的繁榮。”阜新奧德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宏杜這樣認為。
“作為國內的大型燃氣企業,我們公司在各地都分設了子公司。我們在項目之初就看好了周邊的市場,目前已在內蒙古赤峰、錫盟等地規劃了12個縣市天然氣接收站,并建設一座加氣母站,計劃年接受能力在2億立方米以上,部分接收站已經建成投產。我們對煤制天然氣前景很是看好。”許宏杜對此充滿信心。
“目前,天然氣經營企業不僅從民用、商用、工業等方面全面出擊,對國內天然氣重型卡車的消費領域也特別關注,重卡加氣市場也是未來的開發沃土。因此我們目前在兩個1000立方米天然氣儲罐的基礎上,今年將再上兩個100噸級的LNG儲罐,就是考慮到了未來重型卡車的用氣市場。因為我們這里礦產資源豐富,是天然氣重型卡車的潛在市場。”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金川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長立這樣說。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雖然目前天然氣經營企業的前景看好,但業內也仍然對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有諸多顧慮。
“我們當地目前除工業、民用之外,汽車加氣市場的開發速度仍然跟不上。從內蒙古、山西等地調運來的LNG還不能順利推向下游的汽車加氣市場。”孟建杰說。
據了解,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建汽車加氣站審批手續繁瑣、周期過長;二是限制條件太多,管理部門不統一,相關部門配合協調不力;三是各地建站密度不一;四是國內天然氣資源配置不均,城際間輸氣管網建設進度緩慢。此外,中長途汽車調運天然氣也存在著路途運輸安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緊張的天然氣資源進來后不能順利銷售。
業內人士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審批流程,有條件的地區可率先開辟綠色通道,幫助天然氣經營企業加快推進汽車加氣市場的開發和綜合利用,這也是完善煤化工產業鏈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要對天然氣運輸企業從運輸資質、押運人員培訓、車輛審核等方面全面規范,保證天然氣的運輸渠道安全暢通。
雖然業內企業對天然氣資源的配置和運輸等問題還存有一些顧慮,但良好的發展前景、可觀的經濟效益以及樂觀的氣源供應,還是讓國內眾多燃氣經營企業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