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原油價格的下跌,與原油密切聯系的石油化工行業的景氣度也跌落谷底。
生意社監控的100種石化產品價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具有代表性的100種產品中,70%的價格同比有所下跌。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目前不少石化產品市場需求不足,廠商庫存壓力較大。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明朗,導致下游需求不足、投資減少,石化產品價格普跌。
七成大宗產品價格下跌
作為石油產業鏈的下游,化工大宗產品的價格與原油價格密切相關。
5月份,紐約期貨交易所的WTI原油均價比4月下跌了8.63美元/桶,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的Brent原油均價環比下跌了10.20美元/桶。
油價下跌帶動大量化工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生意社監控的100種石化產品價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具有代表性的100種產品中,70%的價格同比有所下跌,位居跌幅榜前列的有鹽酸、HFC-22、多晶硅、HFC-134a、六氟丙烯等。
而與今年1月初相比,上述具有代表性的100種石化產品5月末的價格,也有63%的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對于石化產品價格下跌的原因,“這主要是由三大因素造成的。”生意社化工行業資深分析師張明對本報記者說,首先由于經濟形勢不明朗,石化產業人士不敢大規模投資,造成市場交投過于謹慎;其次,國際原油弱勢震蕩時間過長,且還有下行可能,石化市場受到成本的利空影響,心態偏負面;最后,還有出口不利的影響,比如乙二醇、丙酮、苯酚等甚至受到低價進口貨源的沖擊。
不過,雖然大宗石化產品價格普遍下跌,但精細化工產品的價格走勢似乎還并不明朗。
張明表示,距離產業鏈源頭越遠,相關性越小。精細化工產品離產業鏈源頭的原油較遠,對油價的敏感性不強,其價格更多地由市場供需決定,往往是“一單一議”,價格波動較大,難以監測其價格是否普遍下跌。
廠商庫存壓力大
在價格普跌的同時,石化產品市場需求也出現大幅下滑,不少廠商庫存壓力較大。
卓創資訊給本報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包括磷酸一銨、BOPP薄膜、PP粉、PX以及己內酰胺等諸多石化產品市場都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
比如,目前各地BOPP薄膜廠報價普遍下滑,薄膜出貨困難。雖然BOPP開工率偏低,但市場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并且后期原料陰跌下成本將繼續打壓膜市,下游需求也暫時難以改善,預計BOPP市場近期內走低趨勢難改。
還有己二酸市場也是一片頹勢。目前己二酸與原料環己酮價格基本持平,廠家虧損嚴重,對環己酮市場拖累較為嚴重。
不過,有的石化產品價格下跌、供大于求也與其自身盲目擴張產能有關,己內酰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珊分析說,從去年開始下游己內酰胺瘋狂擴能,預計2012年底國內生產能力將達到目前的兩倍。去年是己內酰胺供需矛盾的爆發期,而今年則是其供需矛盾的惡化期,廠家停工減負、虧損嚴重,己內酰胺生產或將擺脫此前的暴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