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2日訊
據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政府悄悄下令,凍結太陽能多晶硅廠及風能業者公開發行(IPO),主要是考量太陽能恐有產能過剩等問題。不過,這次政府并未公開宣告這項計畫,而是“低調進行”,再生能源市場預估,這項調節恐怕造成許多投資者及業者再產生退場機制。
雖然政府并未正式公布該項凍結令,但是可靠消息指出,政府部門已對風能及太陽能多晶硅掛牌有興趣的投資單位及銀行進行溝通。
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SecuritiesRegulatoryCommittee)則不愿對該事件做任何評論。這項凍結將使風能設備商及多晶硅供應者的募資活動受到阻擋,更可能使投資者找尋退場機制。
實際上,2009年官方即認為太陽能多晶硅將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在2009年下半即設立年產能3,000噸以下產能及生產制程被評定不符合環境規范者都將限制其銀行貸款,這將導致諸多初起步的太陽能多晶硅廠因而面臨停滯運作的壓力,但有也部分業者因而退場。
2010年政府各部門正對多晶硅是否為“高耗能”及“高排放”的產業爭議不休,近期媒體指出,“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最快可望在6月出臺,力推多晶硅的工信部、科技部等擬推出產業化招標,以特招的形式給新的多晶硅項目放行。
但政府似乎也悄悄的再加設了多晶硅另個新門檻,太陽能業者表示,這個門檻看似針對年產能3,000噸以上,僥幸存活、但極需籌資的多晶硅廠設限,公開發行的籌資門路被斷絕,意謂主要籌資命脈也被砍斷。
多晶硅真的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了嗎?從2009年起由產業界放話引發媒體廣泛討論,2010年更因為太陽光電景氣回春而使得大陸第1季多晶硅的進口量年增率高達65%。
除了太陽能多晶硅外,中國大陸2009年才剛榮登全球第1大風能市場,但該領域因為發展太快亦被質疑有產能過剩的疑慮,所以一并被列入凍結公開發行之列。
2009年金融風暴后,大陸多晶硅業者預估,從原本約50家業者將投入或已投入多晶產業減少到約20家,下半年中央實行融資限制,2010年初大陸多晶硅廠即預估未來約不到5家可以存活,目前主要代表廠包括已在香港掛牌的保利協鑫(GCL)、洛陽中硅、江西賽維(LDK)、順大、新光硅、天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