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3日訊
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企業如何求得生存?2月24日,來自云南省多家農藥企業的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商討云南農藥企業的發展之路,并選舉產生了新的行業組織領導機構——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農藥專業委員會。目前云南省經核準的農藥生產企業只有16家,全省最大農藥企業銷售收入約1億元。全省農藥專業技術人員少、優良設備少,農藥行業發展現狀與云南現有資源大省的優勢不相匹配,企業面臨東南亞市場的區位優勢卻不知如何開拓。
據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孫振鳳介紹,云南省農藥產業發展現狀是廠家少、規模小、品種不多、技術起點不高、經濟效益也不好、科研開發力量薄弱。農藥工業在云南化學工業當中沒有形成優勢產品。與沿海發達省份如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相比顯得十分弱小。云南農藥市場90%的產品均來自省外和國外,云南自己生產的農藥產品所占的份額少于10%。云南沒有專門的農藥工業園區,這影響著該省農藥企業今后的發展。而云南省發展農藥也具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利用黃磷可生產有機磷農藥、生產含鈣殺菌劑,同時利用云南省特有的生物資源發展生物農藥,同時云南搞“橋頭堡”建設,具有開拓國際市場的區位優勢。
一農藥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農藥企業開發農藥產品的代價很高。企業要登記一個產品需要兩年時間,同時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花費很高,到證號全部辦好投入生產后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市場推廣工作。在云南一般每個產品生產量又少,同時由于開發產品的時間往往又很長,可能到生產的時候市場又發生了變化,企業就不得不選擇新的產品進行登記。農藥登記時間周期長導致企業無法形成規?;a,進一步導致企業生產管理成本增加,這讓廣大農藥企業生存困難,發展緩慢。
另一企業負責人則表示,云南省每年用于防治病蟲草害的用藥量達4萬噸左右,該省農藥需求量90%的市場被省外農藥企業占領。針對這種特殊情況,他建議云南省有必要加速農藥加工產業的發展。但鑒于該省的農藥企業普遍生產規模小、品種生產單一、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落后、資金缺乏、科研無后助力的狀況,單個企業要想獨立發展很困難。一個手指是十分弱小的,五個手指抱成團才能形成拳頭。因此他建議省內農藥企業聯合起來,當務之急是解決聯合生產基地的問題。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農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云南師范大學農藥研究所副所長李克強表示,新的農藥專業委員會將成為農藥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傳遞政府政策,及時反映企業困難及需求。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通過產學研結合,推進企業為主體、科研單位為支撐的農藥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并結合云南省“橋頭堡”建設機遇,積極推動云南企業與周邊國家企業對接,尋求多元化合作。開展深入調研,積極幫助、促進云南省農藥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