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27日訊
近日,記者從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獲悉:由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球團廠自主研究的大型鏈篦機回轉窯生產高鈦型釩鈦氧化球團關鍵技術,不僅解決了粗粒度高鈦精礦造球焙燒的技術難題,降低了球團生產能耗,同時帶動了攀西地區釩鈦氧化球團的迅速發展和高爐爐料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該項目有力推動了鋼城集團有限公司球團廠科學發展,并獲得2011年度攀枝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球團廠成立于2004年,是西南地區首家大型高鈦型釩鈦氧化球團生產企業,主要以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精礦和普通精礦為生產原料,產品用于高爐冶煉。企業成立之初采用了國內先進的鏈篦機-回轉窯-環冷機生產工藝,年設計產能100萬噸。攀西地區的礦含有一定量的釩和鈦,在選礦的時候,原料粒度粗,而且生產中經常吃“百家礦”,造成成球困難且生球質量差,入窯粉末較多,回轉窯結圈嚴重,時常因結圈堵料而被迫停產打窯。據鋼城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助理向紹紅介紹,生產中回轉窯的溫度是1200度,每次停窯要等待20多個小時,才能使溫度降低到100多度,這個時候就要有幾十名工人輪流穿上隔熱服鉆進窯內連續5天晝夜不停地打圈,不僅費時費力,工人安全還得不到保障。同時,由于回轉窯結圈嚴重,窯襯脫落和磨損速度加快,使用壽命只能維持在1年左右。除此之外,由于噸球能耗的平均水平遠遠高于國內同行,造成噸球成本過高,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壓力。
為完善大型鏈篦機回轉窯生產釩鈦型氧化球團的工藝路線,優化釩鈦球團礦生產工藝制度,降低生產成本,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球團廠成立了科研項目組,從2007年開始,歷時3年多對釩鈦氧化球團冶煉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項目組通過對鏈回環各段不同風溫、風量的研究,不斷優化比選最佳工藝操作參數,有效改善了回轉窯內的焙燒氣氛;通過對生球成長機理的研究和造球過程的一系列控制,以及對工藝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進,如燒嘴的改造、窯襯的改進、新型環冷密封技術的實施等,使整個生產工藝得到有效改進,成功解決了困擾高鈦型釩鈦球團礦的焙燒難題。
項目實施后,球團廠回轉窯結圈情況明顯改善,結圈量由原來的3870噸/年下降到1908噸/年,而且結了圈會自動掉下,徹底改變了以往每2至3個月必須停窯讓工人進窯清圈一次,一次清理時間在6至8天的狀況。同時,主體設備鏈回環的定修周期也由原來的3個月延長到現在的半年,設備的大修周期由2年延長到了3年,達到國內同行業的領先水平。項目的實施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生產用焦爐煤氣消耗降低四分之一。基于生產的順暢、設備使用壽命的延長,2011年球團廠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25萬噸,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超設計產能25%。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釩鈦球團礦生產工藝”“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鏈篦機回轉窯生產高鈦型釩鈦氧化球團方法”三項技術已申請專利,發表技術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