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05日訊
據稱,銀河資源已與中國13家主要鋰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商及日本三菱集團簽訂長期協議,承銷該工廠的全部產量。銀河資源董事總經理譚宜機同時對記者表示,公司下一步將考慮直接生產鋰電池,計劃在中國興建年產62萬組電動自行車車用電池項目。
日前,全球最大的碳酸鋰供應商之一——澳大利亞上市公司銀河資源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資源”)宣布,該公司總投資額為1億澳元(約合6.7億人民幣),在江蘇張家港興建的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基地已建成,年產能高達1.7萬噸。
據稱,銀河資源已與中國13家主要鋰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商及日本三菱集團簽訂長期協議,承銷該工廠的全部產量。業內認為,這將對下游鋰電池行業格局產生影響,并有望助力鋰電池進一步降低成本。
據了解,銀河資源擁有全球第二大的鋰輝礦儲量。而張家港項目則是中國第一個全自動碳酸鋰工廠,將把上述資源加工為四個等級的碳酸鋰,分別是工業級(99.0%)、電池級(99.5%)、電動汽車級(99.9%)和超電動汽車級(99.99%)。憑借這一項目,該公司成為第一家登陸中國的跨國碳酸鋰巨頭,同時也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級碳酸鋰細分市場的最大生產商。
記者了解到,碳酸鋰是生產鋰化合物的最主要的化合物,也是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關鍵原料。國內電池生產廠大多沒有實現自動化,鋰電池出廠后失敗率在20%左右,而日本與韓國市場容忍度低于失敗率5%,另外,國內廠商生產的產品質量并不穩定,為簽訂長期銷售協議帶來難度。
銀河資源董事總經理譚宜機同時對記者表示,公司下一步將考慮直接生產鋰電池,計劃在中國興建年產62萬組電動自行車車用電池項目。他還透露,將來不排除做儲能電池的可能。
“銀河資源的目標是參與到鋰供應鏈中的每一個環節,從礦場開采到鋰產品的生產。張家港工廠的建成意味著銀河資源距離這個目標更近了一步。”銀河資源董事長克雷格·瑞克說。
“基于節能減排的需要,以及政府力推新能源汽車,中國市場鋰電池需求前景可觀。”譚宜機表示。
銀河資源執行董事謝感恩告訴記者,碳酸鋰行業是越做下游越有空間,這跟鐵礦石不同,鐵礦石是越往下游越沒有錢賺,而碳酸鋰的盈利模式實際上和稀土有些類似。
資料顯示,銀河資源正在開發的凱特琳(Cattlin)礦山位于西澳大利亞,是目前世界第二大鋰輝石礦,現已探明儲量1800萬噸。銀河資源擁有凱特琳礦山的15年開采權。
記者發現,雖然銀河資源為澳大利亞公司,但其主要投資者和銷售目標市場均在中國,其中,北京科瑞集團和江蘇豐立集團為其前兩大戰略投資者。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鋰電池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在移動電子產品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未來則是與鎳氫電池競爭電動車動力電池市場。電動汽車對鋰的消費拉動明顯,平均每臺電動汽車需要10公斤碳酸鋰。據預測,2014年或2015年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充電式純動力汽車的鋰電池技術問題將得到解決,屆時鋰需求將面臨爆發式的增長。這或許是銀河資源豪賭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