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5月21日訊
東莞時間網訊光伏產業近期接連受挫。
國內多晶硅片生產巨頭賽維LDK,日前披露了2011年報和今年一季報,2011年凈虧損多達54.9億元讓人咋舌。賽維LDK并不孤單,中國英利2011年全年虧了32億人民幣,無錫尚德則虧損10.067億美元。
顯然,光伏產業的利差消息還不止這些。全行業虧損,直接或間接推動了裁員。繼賽維LDK在4月大幅裁減一線員工后,最新消息表明,去年至今,國內第六大光伏組件廠商昱輝已裁近半中高層人員。
“去年以來,短時塑造起來的光伏神話,正遭遇一個個市場危機。”東莞光伏企業一高管分析此輪行業危機時認為,美國上周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最高征收250%的反傾銷稅,讓光伏產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負責人更是直言,國內光伏產業的主要問題就是產能過剩。
全行業虧損
54.9億元凈虧損,這個數字蓋過了江西賽維LDK2011年報的其他信息。
據公開媒體報道,5月16日,美國上市的賽維LD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2011年報和2012年一季報。兩份財報表明,賽維的虧損面在擴大,負債總額也在增加。2011年,賽維合并其聯營子公司后,營業虧損共計59.17億元,凈虧損54.9億元。
延續前3個季度連續虧損勢頭,賽維LDK今年一季度虧損3.53億美元。有關資料顯示,今年年初,賽維LDK曾樂觀估計,2012年一季度營收將在1.9億至2.3億美元之間。年報上的虧損現狀似乎并未給賽維LDK任何面子。
不過,國內光伏企業2011年巨額虧損的并非只有賽維LDK。公開信息表明,2011年,中國英利全年虧損32億元,行業“一哥”無錫尚德全年虧損10.067億美元。
賽維LDK巨虧背后,有其固有原因。媒體披露,賽維LDK超過90%的產品銷往歐美市場,歐債危機使與賽維LDK有合作的多家歐洲光伏企業陷入倒閉危機。市場的低迷,最終導致賽維LDK庫存倍增,虧損態勢也在不斷擴大。
盡管2011年國內光伏產業并不景氣,但阻擋不了巨虧的賽維LDK進行逆市擴張。媒體稱,其間賽維LDK注冊9家新公司,分別為4家生產公司和5家銷售公司。
賽維LDK的2011年報顯示,新增的4家光伏生產公司,位于江西、西藏、內蒙古、甘肅,江西新能源公司生產太陽能及光伏產品,另外3家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系統工程的設計和制造。
巨大虧損和擴張兩不誤的賽維LDK,讓生意社多晶硅分析師李玲倍感擔憂。李玲對媒體表示,高負債的賽維LDK沒有停止擴張進程,讓人擔心它的資金鏈。
裁員潮傳言
賽維LDK提交2011年報前,曾在4月作出大幅裁減一線工人的決定。
根據媒體報道,2011年第三季度到去年年底,裁減3295人。今年春節后至4月,裁員5000多人。截至4月,賽維員工比2011年7月,減少9000余人。
《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的消息顯示,賽維LDK裁員和調整的人員集中在硅片廠。賽維LDK解釋裁員原因時表示,公司裁員主要是因為業務調整。
與賽維LDK不同,國內光伏制造排名前10的昱輝陽光,接連出現中高層人員離職。日前,昱輝陽光宣布一名全球采購副總裁離職。
公開媒體指出,昱輝陽光在我國光伏制造業排名前六,2006年在美國上市,幾乎進入硅料、切片、電池片、組件和逆變器等整個產業鏈,對切片領域的成本控制為業內所樂道。
昱輝陽光全球采購副總裁的去職,是今年以來的第三起高管離職。有關昱輝陽光中高層的報道稱,去年以來昱輝陽光近30名總經理級別以上管理人員中,近半已經離職。
有分析觀點指出,昱輝陽光最近的人員變動涉及戰略、采購、技術,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不過,昱輝陽光對此解釋是正常的人事變動。
東莞光伏業一位人士分析指出,高層的頻繁離職,某種層面可以看作是對企業的信心不足,或者是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就此判斷光伏行業裁員潮出現,并不準確。東莞光伏企業就還未出現裁員。”
昱輝陽光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該公司虧損額接近2.5億元。
光伏還是神話?
賽維LDK、昱輝陽光的遭遇,并非行業孤例。
全球知名的光伏業調研公司IHS iSuppli首席分析師Henning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歐洲政府很可能繼續削減光伏補貼,今年歐洲的光伏需求可能將縮減40%。
而國內市場光伏產業,也面臨供給失衡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公開場合表示,光伏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據他介紹,全球光伏裝機量去年約27GW,而中國產能50GW以上,嚴重的供求失衡導致行業競爭進入“紅海”,行業利潤也大幅下滑。
東莞是光伏生產的重要區域,去年受市場低迷影響,太陽能玻璃廠商的毛利率跌幅超過30%。由此,主要光伏玻璃廠商放緩擴張步伐。4月份,南玻玻璃宣布對太陽能玻璃一、二期項目進行停產冷修。而信義玻璃去年宣布的將光伏玻璃業務分拆上市計劃,也受市場影響暫停。
易事特技術中心副主任徐海波曾向本報透露,東莞一些光伏組件供應商正在想方設法削減內部成本,保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如南玻玻璃,就停產冷修太陽能玻璃一、二期項目,有意將生產燃料轉為天然氣以減小成本壓力。
上述東莞光伏企業高管分析指出,行業利潤率降至兩位數,或者有的企業已經是1位數的利潤,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又持續低迷,考慮到成本控制的需要,一些光伏企業采用裁員方式規避風險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