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田真 刁立飛)“有煩心事嗎?一起來心理互助吧”這不僅是一句輕聲的問候,更是一項“心靈呵護工程”,是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廠為呵護職工“心靈花園”構建的一方平臺。
?自今年9月底,東辛廠的網頁上就多了一個“新焦點”——“幸福工作站”,這是為采油廠各線干部職工設立的“心靈加油站”。心學堂、心聲心語、心聞前沿、書吧等六個不同側重點的專題欄目,從不同方面為職工尋找撫慰心靈的良方,典型案例分析的層層剖析,讓職工從中感悟心靈的陰晴圓缺,而“心理互助吧”則是最受歡迎的網絡問答式欄目,已成為很多職工傾訴、請教、汲養的網絡互動平臺。
“健康”是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的“鍛煉”,東辛廠黨委更是把干部職工心理健康的維護放在“心田工程”建設的重要位置,積極培養本廠的心理咨詢師,及時開展各類心理咨詢、心理理療的活動和課程。目前,全廠已經有5名較為成熟的心理咨詢師,網站的建立讓他們對職工“心靈花園”的關注和修建有了“舞臺”。
“心理呵護就如同養花,用心、用情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把自己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告訴更多的人,讓每個人心中都開出綺麗的花就是我們的責任。”采油四礦女工干事、心理咨詢師李麗,工作最初的職業是教師,而現在的她又“重操舊業”了,擔任采油廠“心理課堂”的老師,為一線職工開班送課,教授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更解答職工遇到的“心理疙瘩”。這不,剛在三個基層單位上了4堂心理培訓課的李麗,就已成了全廠職工的“香餑餑”,預約的課時、電話請教的職工排的滿滿的。
?李麗說,面對職工的心理咨詢趨勢,單單用上課培訓很難顧及全面,而‘工作站’里各個欄目和互動平臺就彌補了培訓時間和力量的缺陷。通過網絡,他們五個心理咨詢師可以在正常工作的同時關注和解答職工的心理咨詢,由于網絡顯示中不涉及職工姓名,職工在傾訴時的顧慮也更少了,很多平時不好意思說、不愿意提起的事情都能暢所欲言。網站正式開設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接到職工網絡問詢27項,更有不少職工聽取老師指導馬上見效的答謝留言。
?網絡最大的特點是互動,而東辛廠的“心靈呵護工程”也在這份互動中成長著。“每次回答網絡留言的問題,我們都要經過一番討論,這個過程也讓我們有了很大提高。”同是心理咨詢師的黃擁軍說,他們現在正籌劃把“心理大課”的范圍縮小,根據職工問詢的普遍問題進行分類,召開各類小型“心理沙龍”,更近更直接的幫職工進行心理輔導、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