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原)在地處豫晉陜“金三角”地帶的河南省三門峽市,有一個同樣以“金三角”命名的中石化加油站——金三角加油站。而帶領這個站員工創下萬噸銷量、百萬元非油品銷售額的領頭人,便是被員工們譽為“穆桂英”的站長史蓮枝。
萬噸銷量、百萬元非油品銷售額的“開拓者”
1988年,史蓮枝走進了石化行業,正式成為三門峽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加油女工。加油工作很苦也很累,但對史蓮枝來說,只要能學到東西,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正是這樣積極的心態,伴隨她在石化戰線上走過了20多年的風霜雪雨,也使她從一名普通的加油工迅速成長為了公司的一名業務骨干。2009年,史蓮枝來到金三角加油站,開始擔任站長一職。金三角加油站位于三門峽209國道西側,長期服務于南來北往的長途車輛和附近客商,雖然銷量穩定,但開拓空間相對有限。如何打開銷路,提升銷量,這是剛到金三角任職的史蓮枝時常思考的問題。
經過一番認真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史蓮枝最終決定苦練“內功”,從自身下工夫。她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各種培訓和業務座談,培養員工的文明禮儀,規范員工的操作流程,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她還精心制作了站務公開欄,展示員工的工資二次分配情況和銷售心得,設立“銷售榜”,將員工的輕油和非油品銷售排名統一集中展示,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從此,該站員工每天又多了一項“工作”,看公開欄,議“銷售榜”。落后者暗暗鼓勁,期望下次“榜”上有名。領先者更加努力,爭取繼續保持,一時間全站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你趕我超的良好氛圍。
史蓮枝時常教育員工,對待客戶要像對待親人一樣,用真誠的態度和熱心的服務贏得客戶。2010年5月,山西兩名煤老板各自駕駛一輛寶馬車在金三角加油站加油,第二天突然發現其中一輛車無法啟動,疑是油品質量問題,隨即便來到加油站向員工大發脾氣。史蓮枝一邊熱情接待,一邊緊急上報,并通過談話初步判斷是該車自身問題。為了讓客戶心服口服,史蓮枝又連忙聯系三門峽4S店,尋求專業鑒定,在鑒定無果的情況下又緊急組織人員同車主一道到洛陽寶馬4S店再次進行鑒定。史蓮枝沒有跟隨,只是在站里焦急地等待著,而這一等便到了大半夜。當時史蓮枝正身患重感冒,員工都勸她去休息,而史蓮枝怎么也不肯,“不等到鑒定結果出來,我如何安心啊!”最終鑒定結果出來,確系該車自身問題。客戶內疚地向史蓮枝表示歉意說:“你們中石化確實負責任,費用我全付,今后一定到中石化加油站去加油”。
正是憑著這樣耐心、細心、熱心的服務態度,史蓮枝帶領全站員工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客戶的尊重和信賴,全站輕油銷量和非油品銷售額更是突飛猛進。2011年,該站輕油銷量突破萬噸大關,達1.13萬噸,同比增長34.4%;非油品銷售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36.8萬元。
員工眼中的“好大姐”
史蓮枝常說:“我們的員工工作辛苦,勞動強度大,多為他們想點、做點是我們做站長的責任。”工作之余,史蓮枝十分關注員工的生活。員工心里有疙瘩,思想有包袱,她便找他們談心、聊天。員工家里有困難,她施以援手,讓員工無后顧之憂。
“沒有史站長,我們哪能吃上這么熱乎的飯啊。”一員工感嘆道。曾幾何時,對金三角加油站的員工們來說,能在忙碌的工作間隙吃頓熱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來站上沒有資金,二來也沒有專職的廚師,工作一忙起來,員工們根本顧不上吃飯,好不容易閑上一會,可買來的飯菜也涼透了。史蓮枝到站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決員工的伙食問題。她一方面積極向公司請示,想方設法解決資金問題,一方面親自上陣,主動承擔起買菜做飯的重任,變換花樣為員工改善伙食。每當遇上重大節日,史蓮枝會專門為員工做上一桌子好吃的飯菜,犒勞員工。員工都很慶幸能遇到這樣一位好站長,在他們眼中,史蓮枝早已成為他們的親人,是他們貼心的“好大姐”。
舍小家為大家的“拼命三郎”
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史蓮枝是個十足的“工作狂”。從未安生地過一個節假日,天天一個勁地往站里跑,哪怕是有個難得的假日,電話也總響個不停。為此,家人沒少嘮叨、埋怨她,朋友也總勸她,“你這天天沒日沒夜地干,一個月能掙多少強啊,還不如有時間多顧下家。”史蓮枝不為所動,仍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站里繁雜的工作中,因為她深知自己肩上所擔負的責任,絕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影響加油站的正常運營。
“孩子,媽媽對不起你。”這是史蓮枝最想對兒子說的八個字。多年來由于工作的關系,她很少陪伴在兒子身旁,早在兒子上小學時,史蓮枝便不顧家人反對將兒子送到了寄宿制學校,而這一送便是五六年。如今兒子已經上高中了,可在史蓮枝心里,卻始終保留著對兒子的那份虧欠和歉疚之情,好在兒子很懂事,也很理解她,這對史蓮枝來說也算是一份安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史蓮枝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筑出了金三角加油站一個又一個不朽的傳奇,更用自己的堅韌和果敢向世人訴說了這樣一個至理:“誰說女子不如男,女人也能頂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