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莉)我們常說:“滴水見太陽”,那么在煉油一部,在葉德文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太陽,看到了一種精神,也讀出了一種責任,更感知到了一種叫做神圣的力量。
6月10日14時40分,煉油一部裂解裝置黨員班長葉德文手里拿著點檢儀,正走在裝置里進行著巡檢。仲夏的午后,熱浪滾滾,葉德文頂著烈日仔細地檢查完余鍋的汽包液位后,便穿過分餾機泵群來到了氣壓機廠房一樓。
此時,他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洇濕了。他只是抬手抹掉了額頭的汗珠,仍然繼續檢查著潤滑油系統的油溫、油壓。
2012年煉油一部兩個系列裝置均經過檢修,裝置已被列為集團公司檢修周期“三年變四年”的試點。為保裝置長周期和安全度夏,我們只有加大對裝置巡檢的密度和深度,才能讓隱患“無處藏身”。這樣想著,葉德文在轟鳴的機器聲中檢查起來格外認真。
當他轉身來到氣壓機南面時,遠遠地便看見了拐角處的地面上有一攤油漬。“上個點巡檢時地上還沒有油漬,這油漬是哪里來的呢?”一向愛“刨根問底”的葉班長,警惕地抬起雙眼在密密麻麻的管線里一根一根仔細排查著。
果然,在氣壓機富氣出口反飛動閥后三通彎頭的焊縫處有多點泄漏,有的向下滴著凝縮油,有的正向外“磁磁”冒著富氣。
氣壓機富氣出口反飛動管線的壓力高達1300千帕,且富氣中含有硫化氫等腐蝕性較強的組分,而反飛動管線又是防止氣壓機發生飛動和調節反應壓力的重要手段,對裝置的平穩生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處漏點如果繼續擴大,后果將不堪設想。
事不宜遲,葉德文迅速跑回操作室向部值班人員和調度進行了匯報,并立即聯系檢修人員進行堵漏處理。
6月12日凌晨2時30分,葉德文走在燈火璀璨的裝置里,當他來到氣壓機一樓廠房時,對于剛剛“治愈”的氣壓機富氣出口管線,葉德文格外“眷顧”地多看了一眼,意外地又發現了氣壓機富氣出口至反飛動閥前管線焊縫又一漏點,正向外冒著富氣。
葉德文連續兩次發現了兩處隱患,憑借的或許不止是一雙“慧眼”,還有一份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