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VC產業由于一場持續7年的跨國訴訟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據外媒報道,美國聯邦法官柯根7月10日表示,5家中國VC制造商因涉嫌操縱價格將于11月5日在美受審。針對這一市場消息,東北制藥(6.71,0.09,1.36%)、華北制藥(5.59,0.11,2.01%)等企業表示,相關部門和控股股東已協調處理,目前難以預計訴訟結果,以及對企業的影響。這些公司在近年來已加快業務轉型,以擺脫對原料藥業務的過度依賴。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副主任曹鋼表示,國內原料藥產能過剩現象明顯,VC產量超出全球需求量。目前國內VC原料藥產能達20多萬噸,但全球需求只有約12萬噸。這對產業的升級提出了新課題。華北制藥和東北制藥兩公司相關人士均表示,公司已經對VC行業的惡性競爭有所準備,并不斷加快公司業務的轉型,向制劑領域拓展業務。從2010年開始,東北制藥等幾大VC生產商便不時對VC生產線進行停產檢修,避免價格繼續惡化,以求減少經營損失。
事實上,VC產能過剩和出口的低迷,不僅加快了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同時刺激監管部門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并推動行業的兼并重組。早在2011年,便有業內人士建議'維生素C出口實施配額管理',但這一提議未獲主管部門認同。國家發改委2011年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則明確表示,自2011年6月1日起嚴格限制古龍酸、維生素C等多種原料藥生產裝置的新建和擴建。此外《維生素C行業準入條件》也有望于今年出臺,但業內預計影響有限。中銀國際證券表示,《維生素C行業準入條件》及相關政策可能對新建產能和小型VC企業產能限制有效果,但很難有效降低VC的存量產能,行業供過于求的現狀仍難以扭轉。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惡化,不僅VC等原料藥產品,國內上游資源類原材料及優勢行業面臨的貿易摩擦也不斷增多。業內人士表示,VC原料藥、稀土等都是我國占世界市場份額較高的代表產品,同時也是面臨貿易沖突最多的產品,這提示我國在原材料出口領域要進一步提升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