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任作業現場各個崗位,酷似電視劇《上海灘》中許文強的無所不能,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作業一大隊調度長陳曉強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強哥。
7月14日零時,齊40—19—K29井正在進行稠油下泵作業。這口井地處齊40蒸汽驅區塊邊緣地帶,地層漏失嚴重,同層位鄰井是一口長效汽驅井,因此不能停止汽驅。強哥現場督戰,指揮全程采用飽和鹽水壓井。9個小時后,這口井順利完井。
強哥的“全能”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完全得益于他的勤奮好學。1989年,陳曉強從部隊復員來到遼河。剛上班時,大隊長對他講:“來的時候都一個樣,就是苦。以后啥樣,全靠你自己干了。”他只簡單回了一句:“放心吧。”20多年的淬煉,他由一名作業工到班長、隊長,再到現在的調度長。
為全面掌握井下作業技術,陳曉強每年要花上幾百元購買專業書,經常翻看。遇到施工過程中設備、井下出現各種難題,他都及時記錄下來。“每年回老家,啥忘了帶,書和筆記本也少不了。”多年工作經驗的累積,他成了井場“活地圖”。
去年6月,作業103隊接到歡127—20—29井老井復產作業任務。這口井所在的采油站因建站年代久遠,部分老井井口已沒有井號信息。作業隊伍上了現場,卻無從下手。
陳曉強趕到現場,與采油站、地質隊人員反復溝通后判斷上修井并非附近的幾口老井。他根據井位圖給出的大概位置和施工設計層位,在方圓200米范圍內“檢索”。10分鐘后,他在一間破瓦房后面停下腳步,撿了一根木棍,鏟了鏟雜草下的土,大喝一聲:“都過來,開挖!”過了20分鐘,井口的套管頭露了出來。
陳曉強的好學在很多人看來甚至有點“過”、有點“傻”。一次到沈陽油田出差,在飯館吃飯時聽到有人正在討論水平井沖砂參數優選方面的問題,他當即花了200多元給幾位素不相識的人點菜,要拜師學藝。這筆錢花去他當時月工資的1/3。他說,這頓飯物超所值。后來他能根據井況和砂柱狀態準確判斷出筆尖的選用和管柱的匹配,與這次拜師學藝不無關系。
陳曉強辦過的“傻事”還不止這些。2002年,為參加技能比賽,掌握電腦知識,他每天晚上花5元錢到網吧練習打字。看到網吧里一大群孩子,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在陳曉強的帶動下,作業一大隊技術人員素質不斷提升,申報專利及革新成果達12項之多。
“學也是一天,不學,也是一天。”
“這輩子就是喜歡井下作業,遇到搞不懂的難題,夜里覺都睡不好……”
“我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崗位技能。企業給了我們很多,我們能做的就是學以致用,留下自己能留下的痕跡,哪怕是一點點兒。”——強哥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