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清晨,記者趕往74號注采站采訪。在前往該站的路上,該廠油藏經營管理二區副經理羅向陽介紹說,這是一座注水泵站與計量站合二為一的注采站,管理著8口油井、9口水井和4臺注水泵,還有1個單井點和3只多功能罐,是該廠位置最偏遠的小站。
在該站站門口,記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塑料桶,一側被割開,兩邊被綁上鐵絲。“前些日子天旱,站上職工就改裝了這些塑料桶,趁工作不忙的時候幫村里的老人澆一澆玉米苗。”該站站長王開群說,“這里離村莊近,平日里,職工和村民互相幫助,關系融洽,站上的飲用水問題就是村民幫助解決的。”
該站的飲用水取自該廠74號治安點院內的一口水井,但水質不達標,吃到嘴里又咸又苦。為了確保職工健康,一年前,該站放棄了這口水井。治安員呂金光說:“那時候,我們就到附近村民家接水喝,他們也都特別熱情。”
今年年初,得知政府將要給村里集中供水的消息后,村民沒有忘記經常給予他們幫助的小站。在村民的幫助下,74號注采站也被列入集中供水的行列。在該站開挖200多米長的管溝過程中,附近村民尹志峰主動從自己家開來挖溝機,幫助站上職工挖溝。
“有了村民的幫助,施工進度快了許多,僅用了兩天時間我們就喝上了自來水。”王開群說。
在站外,職工與村民油地一家親。在站內,職工之間的和諧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該站位置偏遠,油水井井位分散。前兩年,因站內工作環境差,該站經常有人申請調離到其他崗位,是全區職工最不愿意待的一個地方。
2011年以來,新上任的站長王開群采取柔性管理的方法,為每個成員都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里面詳細記錄著每名職工的身體狀況、生日時間及其家屬親人的健康狀況和聯系方式。在職工過生日或者遇到困難時,他都會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讓職工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注水泵站的5名職工是清一色的“娘子軍”。一旦她們遇到倒流程、開閘門等“體力活”,計量站的男職工都是二話不說,卷起袖子就去幫忙。
有一次,注水泵站職工成娟子接到開啟柱塞泵的通知:盤一人高的皮帶輪,把注水泵開起來。計量站當班職工徐文慶看到后,戴上手套,拿上管鉗就去幫忙。成娟子說:“雖然我們的小站偏遠,但我們的心離得特別近。”(中原石油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