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國際化經營,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堅持以合作為主的方式,堅持商業化的原則,堅持人才國際化和用工本地化,切實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在8月23日召開的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上,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與其他9位中國企業家共同獲得“中國海外投資年度人物”殊榮。
近年來,尤其自傅成玉上任以來,中國石化海外業績屢創新高。《中國企業報》記者獲悉,截至目前,中國石化海外資產總額已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境外資產、營業收入、利潤在公司所占的比例分別從2005年的10.6%、10.6%、0.2%提高到2011年的36.6%、28.2%、18.7%。
海外利潤占比6年增長近百倍
在中國石化提供給《中國企業報》記者的材料中,記者統計發現中國石化去年平均每兩個月就會達成一起重大海外并購案。
2011年11月11日,中國石化國勘公司與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簽署股權認購協議,注入資金51.56億美元,獲得Galp巴西公司及對應的荷蘭服務公司30%的股權。
今年,中國石化先后以24.4億美元、1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Devon公司在美國5個頁巖油氣資產權益的33.3%和Talisman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份。
這些都是中國石化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成果。
“自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經濟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世界經濟之中。”傅成玉表示,10年多的時間,包括中國石化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在全世界配置資源,向全世界提供產品和服務。
傅成玉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石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手抓風險管控,一手抓投資回報,一方面關注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障礙,一方面通過投資推動海外業務發展,做到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中國石化8月26日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海外油氣產量大增超八成。上半年油氣當量產量達到了2.114億桶油當量,較去年同期的1.986億桶油當量增長了6.4%。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來自海外的原油產量,達到了1113萬桶油當量,較去年同期的610萬桶油當量大幅增長了82.5%。
“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種全球性的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于跨國公司、包括中國公司,既形成挑戰,也帶來機遇。
“能不能抓住當前的機遇,推進未來的發展,是對所有企業包括中國企業最現實的挑戰。”傅成玉說,不能抓住今天,就會失去明天。要想抓住今天,就要立足長遠,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未來的長遠發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際貿易保護有所抬頭,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有所加強,國際投資風險越來越大。傅成玉坦言,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風險尤其巨大,其中包括對中國投資的偏見。
“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國際化經營,必須轉變理念,轉變方式,轉變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堅持以合作為主的方式,堅持商業化的原則,堅持人才國際化和用工本地化,切實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傅成玉表示,堅持合作共贏,是規避風險的最有效方法。
傅成玉認為,無論什么行業,無論到哪個國家投資,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投資時應對氣候變化,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對當地就業的促進,對當地稅收與經濟的貢獻,只有在此基礎上的企業回報才是雙贏的合作,才能實現企業與投資者、員工、政府、社區、環境的共同發展、和諧發展。
有一個數據直觀反映了中國石化對投資國就業的突出貢獻。在中國石化超過3萬人的海外員工中,當地員工占到了80%以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石化發布了針對巴西當地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國石化在巴西》,全面披露和介紹了中國石化在巴西開展業務以來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在捐資助學等方面的優良作為。
正如傅成玉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所說,“我們在促進公司自身發展的同時,致力于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在生產經營中,我們非常注重保護環境,安全生產,關注員工發展,回饋當地社會,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我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