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陲,茫茫戈壁。在這里,一位平凡的錫伯族漢子,扎根一線,與井架為伍,一干就是26年。
他就是西部鉆探克拉瑪依鉆井公司50585隊黨支部書記吳平河。
![]() |
吳平河,男,錫伯族,1966年6月出生,新疆伊犁鞏留縣人,199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中央企業勞動模范、集團公司優秀黨務工作者、十大模范黨支部書記等稱號。他帶領的鉆井隊獲得集團公司金牌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新疆油田紅旗標桿隊等榮譽。
榮譽是鼓勵和鞭策,也是壓力和動力。帶好隊伍打好井是天職,我將一如既往,無怨無悔。
——吳平河
井隊“工作狂人”
1986年,吳平河來到鉆井隊,成為一名技術員。參加工作以來,吳平河征戰準噶爾盆地,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做鐵人式石油工人的追求。
同事送給吳平河一個稱號——“工作狂人”。鉆機拆卸、搬遷、安裝,是鉆井隊勞動強度最大的工作。員工每天要干14個小時以上,連續干2天至3天。每次吳平河都在現場指揮七八十輛車裝卸。嗓子喊啞了,喝口水繼續干。來來回回在井場奔走,到最后他的腿都不聽使喚了。
吳平河的妻子錢寶芬告訴記者:“每次老吳從鉆井隊回來,只要滿嘴是泡,人像抽了筋,我就知道井隊又搬遷了。”
去年夏天,在一口井開鉆前,防滲泥漿池要鋪防滲膜,人手不夠,吳平河帶頭下到4米深的泥漿池中。火辣的太陽當頭,汗水浸透了紅色工服,新翻起的泥土沒過腳踝,一陣風吹起滿臉是塵土。吳平河和小伙子們堅持干了好幾個小時。
“兄弟,拉我一把,我實在爬不上去了。”干完活兒的吳平河沒有力氣再爬到泥漿池上。
2004年,吳平河調回機關。這是脫離一線艱苦工作環境的機會,但吳平河始終惦記著井隊。半年后,他聽說井隊缺少干部時,主動要求到一線工作。調令下達的那一刻,吳平河由衷地笑了。
吳平河在50585隊擔任隊長5年里,除了冬季休息外,每年要在井隊干256天。他每個月只在井隊搬家后,才回家看望妻兒。
錢寶芬告訴記者,兒子出生時,吳平河只在家待了3天。結婚13年,只有今年全家一起回了趟伊犁老家。吳平河的父母、岳父母都已80多歲,照顧老人的事都落在妻子和兄弟姐妹們身上。
在荒涼的戈壁上,吳平河帶隊打了100多口井,多次創區塊新紀錄,鉆井進尺三上3萬米,名列公司前茅。
2010年吳平河所在的鉆井隊榮獲集團公司金牌隊后,一些民營公司開出年薪20萬元來“挖”他,但吳平河婉言謝絕了。“我的根在石油。”吳平河說。
民族團結心連心
50585隊是個由漢、維、回、哈、滿、錫伯族員工組成的大家庭。全隊36名員工,其中少數民族員工11人。
吳平河會說漢、維、哈、錫伯4種語言。這給他做員工思想工作帶來了便利。
2008年,一位維吾爾族員工調到50585隊。他牢騷滿腹,上班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吳平河與他促膝談心,幫助他改掉毛病。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耐心疏導,這名維吾爾族員工精神狀態好了,工作也積極主動了。
為了提高全隊員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50585隊堅持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開展員工“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吳平河給自己定下規矩:員工家庭有大困難必訪、員工家庭有病人住院必訪、員工子女上大學必訪、員工婚喪嫁娶必訪;發現員工精神狀態不好必談、員工工作發生問題必談、員工間發生矛盾必談、生產關鍵階段必談、員工受到獎懲必談、員工家庭發生矛盾必談。
2007年,一名員工的孩子患重病需要換腎。吳平河知道后,捐款5000元。在他的帶領和倡議下,30名員工捐款8萬元,幫助這名員工解了燃眉之急。
對于勞務工,吳平河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關心他們,業務上手把手教,生活上想辦法補貼。他們都喜歡這個家,幾年來沒有一名勞務工流失。
在吳平河的帶動下,員工們風俗習慣相互尊重,生活上相互幫助,工作上齊心協力,成為西部鉆探公司民族團結先進隊、民族團結手拉手先進集體。
“老吳總是為別人考慮得多做得多,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愛,把大家的心緊緊攏在了一起。”50585隊副隊長王永峰說。